百词典

《初莅陵水 其一》

时间: 2025-04-29 18:01:28

诗句

漫道来何暮,荒城一望愁。

墙垣多竖木,官吏半乘牛。

赋少增榔税,差烦逮女流。

伤心诸父老,何事忍诛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01:28

原文展示:

初莅陵水 其一
李聘 〔清代〕

漫道来何暮,荒城一望愁。
墙垣多竖木,官吏半乘牛。
赋少增榔税,差烦逮女流。
伤心诸父老,何事忍诛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荒凉城镇的愁苦与无奈。诗中提到人们漫谈着何时才能归去,遥望荒废的城市,不禁感到忧伤。墙壁上竖立着木桩,官吏们也只好半坐在牛背上。赋税虽然不多,却还要增收榔税,令人烦恼,尤其是对那些女性的捕捉。令人心痛的是,许多老人都在反映着这种无奈,为什么他们忍受这样的痛苦与压迫呢?


注释:

  • 漫道:随意地谈论。
  • 荒城:指荒废的城市,象征着破落与悲凉。
  • 竖木:墙垣上的木桩,可能用于防御或修缮。
  • 官吏:指地方官员。
  • 赋少:赋税不重。
  • 榔税:一种地方税收,可能与榕树榔果有关。
  • 差烦:差人捉拿,令人烦恼。
  • 女流:这里指女性,可能暗指受到不公对待的女子。
  • 父老:指年长的居民,代表着社会底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聘,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风格质朴。

创作背景:

《初莅陵水 其一》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城市及百姓的艰辛,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一个荒凉的城镇景象,透过诗人的眼睛,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忧愁。诗的开头便以“漫道来何暮”引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困惑,似乎在问: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们何时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接着,诗人描绘了城镇的荒废与衰败,墙垣的木桩既是对建筑的描写,也是对社会结构的隐喻,暗示着这个地方的破败与不堪。官吏的描写则显示出地方官员的无能与腐败,反映出社会的冷漠与不公。

通过“赋少增榔税”的描写,诗人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困境,尽管税收不高,但仍然需要增加,这让人感到无奈与苦涩。尤其是“逮女流”的提法,令人倍感沉重,暗示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及其遭受的不公待遇。最后一句“何事忍诛求”则是对老人们的深深叹息,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流露出对不公现象的强烈反感,值得读者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漫道来何暮:随意地讨论何时才能归去,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迷茫。
  2. 荒城一望愁:远望荒废的城市,令人感到忧愁,暗示社会的衰败。
  3. 墙垣多竖木:墙壁上竖立着木桩,象征着修缮与防御,也反映出城市的破败。
  4. 官吏半乘牛:地方官员的无能与低落,暗示着社会的冷漠与腐败。
  5. 赋少增榔税:税收不多,却还要增加,显示出经济困境与民众的负担。
  6. 差烦逮女流:对女性的捕捉,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与对弱者的压迫。
  7. 伤心诸父老:许多老人感到痛心,代表着社会底层的无奈与绝望。
  8. 何事忍诛求:为什么要忍受这样的痛苦与压迫,表达出诗人的愤慨与同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赋少增榔税,差烦逮女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荒城、墙垣等意象象征着社会的衰败与人民的苦难。
  • 反问:最后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增强了情感的渲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社会的冷漠与民众的苦难展开,展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怀,同时对不公现象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荒城:象征破败的社会与失去希望的未来。
  • 墙垣:代表着人们生活的困境与无奈的现实。
  • :官吏乘牛,暗示着低下、无能的官员形象。
  • 榔税:象征着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与负担。
  • 父老:代表社会底层的老人,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苦涩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荒城”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城市
    • B. 破败的社会
    • C. 繁华的街道
  2. “赋少增榔税”中的“榔税”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地方税收
    • B. 一种商品
    • C. 一种农作物
  3.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
  2.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与民生困苦的关注,语言更加直白,情感更为激烈。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与故事描绘人生的无奈,情感细腻,展现了对社会底层的同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李聘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日日春风满范围 杨子礼挽诗 次韵李参政 其三 和虞退夫韵 次韵虞退夫除夕七绝句 四月癸已发浔阳馆过濂溪饭于杏溪愒清虚庵宿 遂宁家知府生日 浣花即席 先立春一日电雪交作程叔运赋诗次韵 肩吾生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豪门贵胄 包含独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猿的词语有哪些 钟响磬鸣 下乔入幽 包含惠的词语有哪些 上院 臣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纶言 夕字旁的字 例外 单门独户 儿字旁的字 番石榴 铜城铁壁 支字旁的字 焦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