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4:58
晚游戒珠寺寺王逸少旧宅寺僧秉烛观王右军画像出访鹅墨二池归已三更
作者:周紫芝 〔宋代〕
悠悠倦徂征,忽忽厌羁旅。
出门复风埃,况乃迫繁暑。
兹游惬初心,突兀见精宇。
高人昔所庐,树木亦奇古。
微风入冠裳,林影散廊庑。
僧窗静无尘,灯火照眉宇。
阅此坦腹姿,须发稀可数。
乐死固不虚,颜色如处女。
平池渺清深,淅沥过新雨。
谁言临池工,至技本天与。
鹅群久已空,团扇复何许。
兴尽且当归,夜半月方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夜游戒珠寺的情景与感受。诗人感到疲倦,厌倦了旅途的羁绊,出门后又遭遇风尘和炎热的夏日。此时的游览恰好符合了他内心的愿望,意外地看到了高人当年的居所,周围的树木也显得古老而奇特。微风吹拂着衣襟,树影在廊庑间摇曳,僧房内一片宁静,烛光照亮了僧人的面庞。观看到这位高人的形象,诗人注意到他的须发已经稀疏,虽然面容苍老,但精神依旧如年轻人般精神焕发。清澈的池水在雨后显得深邃,轻轻的雨滴落下。谁说在池边的技艺是人力所能及的,实际上这本是天赋的。鹅群早已不见踪影,团扇又在哪里呢?游兴已尽,准备归去,月亮正好在夜半时分升起。
作者介绍:周紫芝,字子华,号青冥,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他的诗作常富有哲理和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的某次夜游,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自然的眷恋,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敬仰。开篇以“倦徂征”引出诗人的疲惫和对旅途的厌倦,紧接着描绘出炎热的夏日和尘埃,暗示了旅途的不易。然而,当诗人来到戒珠寺,见到了王羲之的旧居,内心的疲惫似乎得到了缓解,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升华。诗中“微风入冠裳,林影散廊庑”描绘出了一幅恬静的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世外桃源。在与僧人的对话中,诗人领悟到了生命的智慧,尽管眼前的高人鬓发已老,脸色却依然如处女般年轻,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和不懈追求感染了诗人。最后,诗人看着平静的池水,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的宁静,尽管鹅群早已消失,但他仍然心存留恋,夜半的月光又让他思绪万千,似乎在提醒他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高人智慧的敬仰,传达出一种宁静与超然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人是谁?
诗人夜游的地点是什么?
诗中提到“乐死固不虚”,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