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4:12
仲容无双天下士,草木自应殊臭味。
嵇康似鹤在鸡群,子阳如蛙真井底。
小巫神气惊大巫,一见敛颜羞欲死。
眼无皂白敢妍媸,口有雌黄谁訾。
借令卷舌终自羞,吾颡峣然宁不泚。
伯仁大腹号空洞,步兵醉语无臧否。
君方二子不啻过,视我当如发蒙耳。
浪将五字比长城,要为庖丁作馀地。
人言政似韩潮州,欲借新声与侯喜。
苍颜槁项日摧颓,回雪流风更雄伟。
乃知愚知本相悬,何啻人间三十里。
我诗颇似西台书,时虽可喜终可鄙。
人言嫫毋不自怜,捧心成颦亦成耻。
少年有意慕黄初,岂料永嘉闻正始。
诗坛新拜少陵侯,颇笑棘门儿子戏。
劝君此语勿浪传,俗物还来败人意。
这首诗表达人才的稀缺与自我反思。开头提到仲容无与伦比,其他人则如草木一般有各自的气味。嵇康如鹤立鸡群,子阳如井底之蛙。小巫神气却让大巫都感到羞愧,眼中没有黑白分明,口中有雌黄谁敢指责?即使舌头卷曲也终究感到羞愧,我的额头高耸,难道不感到羞耻吗?伯仁的肚子空洞无物,步兵醉酒说话毫无顾忌。你们两个年轻人其实都是过于自负,把我视作无知之人。用“五字”来比拟长城,只为庖丁留出余地。有人说政事像韩潮州,想借新声与侯喜。苍老的面容和萎缩的脖子日渐消退,回雪流风更显得壮丽。我才明白愚昧与聪明的差距,何止三十里!我的诗颇似西台的书,虽然时常令人喜悦,却也终归可鄙。有人说嫫毋不自怜,捧心而皱眉也算是可耻。年轻人怀有慕名黄初的意图,却不料永嘉之事传来。诗坛新拜少陵侯,也是笑话棘门的儿子们。劝你们此话不要轻易传播,世俗之物反而会败坏人心。
周紫芝(约1045年-1110年),字子美,号紫芝,宋代诗人、书法家,擅长诗词,风格多变,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作品多反映其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当时人才稀缺的感慨,及对自身处境的自省。
周紫芝的这首《次韵石端若惠长句》是一首深具哲理和反思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与批评。开篇便通过仲容与草木、嵇康与鸡群的比喻,将杰出与平凡、聪明与愚昧的差异鲜明地呈现出来。接着,诗人以小巫与大巫的故事,揭示了才华的相对性与偶然性,强调了即便是大人物也可能因小人的才华而感到自愧不如。
诗中多次提到的“羞”字,反映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自我认知,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才华及其社会价值的思考。尤其是“吾颡峣然宁不泚”,暗示着对于外界批评的无奈与无力感。
在对比中,作者提及的“伯仁大腹号空洞”及“步兵醉语无臧否”,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浮华与无知,强调了人们在追逐名利中迷失自我,失去真实的价值。整首诗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文人的心态,既有对自身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周紫芝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围绕人才的稀缺、个人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强调了文人之间的竞争和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
仲容被比作什么样的生物?
诗中提到的“雌黄”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政治的看法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