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4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43:26
宿琴高岩二首 其二
作者: 周紫芝
长川抱空岩,春水三月深。
有鱼岁一来,琐细如寸针。
网鱼聚乾腊,白艇争分阴。
与人作苞苴,囊纱走权门。
人言投鲙残,成鱼只侵寻。
岂有仙家庖,烹鲜赤刀砧。
又言弃药滓,入水成纤鳞。
仙事亦渺茫,讵可穷本因。
不知谁作古,遗祸今犹存。
杀鱼岁亿万,可易千黄金。
仅令贵公子,醉嚼聊一欣。
世俗自乃尔,仙人亦何心。
长长的河流环抱着空旷的山岩,春天的水在三月份时显得格外深邃。每年只有在特定的时节才有鱼出现,像细小的针一样。网捕鱼类在干腊的季节,白色的小船争先恐后地在阴影中划行。与人们一起做成鱼干,纱袋在权贵家门口来回走动。有人说投网捕鱼时只剩下残余的鱼,而成鱼总是难以觅寻。难道真有仙人在烹饪美味的鱼吗?用鲜红的刀和砧板来处理它?又有人说把药渣丢入水中会变成鱼鳞。仙人的事情确实渺茫,怎么能追究根本原因呢?不知谁在古代留下了祸端,如今仍然存在。每年捕杀鱼类数以亿万计,换来的却不过是一千两黄金。只让那些贵族子弟醉饮着鱼肉,聊以自娱。世俗就是如此,连仙人也不再有心。
周紫芝,宋代诗人,字君平,号紫芝,生于南宋,晚号“天游居士”。他以其诗文著称,风格清新秀丽,常融入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周紫芝的隐居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捕鱼的场景,表达了对人世间纷扰的思考,反映出古人对自然与人欲之间关系的关注。
《宿琴高岩二首 其二》通过描绘河流、春水与捕鱼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浮沉的思考。诗中描写的长川与空岩,展现出一种广阔而宁静的自然景观,给人以心灵的洗涤。春水的深邃,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时间的流逝,而“有鱼岁一来”的描写,则暗示了生命的稀有和珍贵。
诗人在描绘捕鱼的繁忙与喧嚣时,巧妙地将人世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形成对比。人们忙于捕捞,追求物质的满足,而鱼的稀少与价值的高昂则反映出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与浪费。诗人用“岂有仙家庖,烹鲜赤刀砧”表达了对世俗人事的讽刺,质疑人们追求美味的根本。
最后,诗人通过“杀鱼岁亿万,可易千黄金”的叹息,传达出对人性贪婪的失望与无奈,反映了人们在物欲面前的毫无节制。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世的对比,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批判和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人性贪婪的失望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理想的渺茫与人生的哲思。
诗中提到的“春水三月深”意指什么?
A. 春水很浅
B. 春水很深
C. 春水不流
D. 春水冷
“岂有仙家庖”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质疑?
A. 对仙人的存在
B. 对美食的追求
C. 对人性的贪婪
D. 对自然的破坏
“杀鱼岁亿万”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A. 自然资源的丰富
B. 人类的掠夺与贪婪
C. 鱼类的繁殖
D. 人们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