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2:19
宿琴高岩二首 其一
作者: 周紫芝
琴高古仙人,控鲤飞上天。
丹炉访遗迹,邂逅馀山巅。
石壁削寒玉,万仞凌云烟。
隐雨有石屋,垂钓临平川。
旧闻钓处石,可坐八九筵。
邑宰颇呼客,醉歌日留连。
里胥厌追索,挽石沈深渊。
高秋见涯涘,巨石呈方圆。
斯民不可扰,此理甚坦然。
岂非仙圣居,未易污荤膻。
馀生欣晚遇,想像追真仙。
净绿不敢唾,薄暮聊周旋。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仙人居住的高山之上。琴高山是仙人所居,鲤鱼乘风飞向天空。在丹炉旁寻找遗迹,却在山巅邂逅。石壁如寒玉般削成,万仞高耸入云烟。隐约的雨中有石屋,垂钓的身影映在平川之上。旧时传闻钓鱼的地方,有八九张筵席可坐。邑宰常常招呼客人,醉酒高歌,日子悠然自得。里胥厌烦追索,挽着石头沉入深渊。高秋时节,看到岸边的景象,巨石显示出方方圆圆的形态。这里的百姓不可打扰,这种道理十分明显。岂不是仙人圣地,难以污染肉腥之物。余生欣喜于此晚遇,想象追随真正的仙人。对洁净的绿色不敢轻易吐唾,傍晚时分聊作伴游。
作者介绍:周紫芝,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周紫芝本人对仙道文化的向往及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有关,表现了他对高山流水的追求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周紫芝的《宿琴高岩二首 其一》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中的意象丰富,展现了高山、云烟、石壁、雨屋等自然景观,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诗人通过描绘古代仙人和清幽环境,传达出一种与世无争、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
诗中提及的“控鲤飞上天”不仅描绘了自由飞翔的意象,也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丹炉访遗迹”则体现了对道教文化和修炼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长生和真理的渴望。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如邑宰的醉歌和里胥的追索,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脱。
通过对比诗中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这正是诗人追寻的理想生活。结尾处“净绿不敢唾,薄暮聊周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珍视,表现出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思考与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他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琴高”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座高山
C. 一位仙人
诗人对“邑宰”的描绘,主要反映了:
A. 官吏的繁忙
B. 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C. 对美酒的喜爱
诗中“净绿不敢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
A. 轻视
B. 尊重
C. 忽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周紫芝的《宿琴高岩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周紫芝更强调对仙道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超然,但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