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淡香亭》

时间: 2025-04-23 10:52:53

诗句

生憎蛱蝶迷春色,不待狻猊换夕熏。

西郭东阑已陈迹,总传芳扃重鹅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52:53

原文展示

生憎蛱蝶迷春色,不待狻猊换夕熏。
西郭东阑已陈迹,总传芳扃重鹅群。

白话文翻译

讨厌那只蛱蝶在春色中迷失,不必等到狻猊(狻猊是一种神话中的生物)来替换晚上的熏香。
西边的郭门,东边的栏杆已经留下了陈旧的痕迹,唯有传说中的芳香锁住了那群重重的鹅。

注释

  • 生憎:非常厌恶。
  • 蛱蝶:一种蝴蝶,常常在春天出现。
  • 春色:春天的景色。
  • 狻猊: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威严和权力。
  • 夕熏:晚上的香气。
  • 西郭东阑:指西边的城墙和东边的栏杆。
  • 陈迹:留下的痕迹。
  • 芳扃:芳香的门。

典故解析

“狻猊”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以象征一种威严与庄重的气氛,常与香气相结合,寓意着高雅和品位。诗中提到的“芳扃”则为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美好的气息和宁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昭,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氛围浓厚的时代,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时刻所作,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感慨及对蛱蝶的厌倦,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诗歌鉴赏

《淡香亭》一诗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诗人通过对蛱蝶的厌恶表现出对春色的复杂情感。在这幅春日的画卷中,蛱蝶的轻浮与狻猊的威严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提到的“西郭东阑”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迁,留下的“陈迹”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沧桑。

而“芳扃重鹅群”则是诗人在回忆中的一抹温柔,尽管外界的变化让人感到惆怅,但心中那份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依然存在。这种对比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让人深思。全诗情感细腻而富有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憎蛱蝶迷春色:诗人对蛱蝶在春天的轻浮感到厌恶,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不屑和对生活的反思。
  • 不待狻猊换夕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渴望,尽管时间在流逝,依然希望能获得心灵的慰藉。
  • 西郭东阑已陈迹:时间的流逝在城墙和栏杆上留下了痕迹,象征着历史的积淀和人生的无常。
  • 总传芳扃重鹅群:在记忆深处,仍然留存着那份纯美的情感,代表着对生命美好一面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蛱蝶”与“狻猊”对比,显示出生活的轻浮与沉重。
  • 拟人:春色被赋予感情,使之生动鲜活。
  • 对仗:全诗的对偶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春天蛱蝶的厌倦与狻猊的渴望,表现了对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蛱蝶:象征着轻浮与肤浅。
  • 狻猊:代表威严与尊贵。
  • 芳扃:象征美好与宁静。
  • 鹅群:代表生活中简单而真实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蛱蝶”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轻浮
    • C. 威严
  2. “狻猊”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历史
    • B. 生活
    • C. 威严与尊贵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将《淡香亭》与《春望》进行对比,前者表达了对春日的感慨,后者则展现了对国家与生活的忧愁。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卢昭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朝中措 清平乐 谒金门(和李士举) 诉衷情 菩萨蛮 浣溪沙 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 水调歌头·淮阴作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固实 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腆 衣字旁的字 又惊又喜 彐字旁的字 包含稔的成语 牙蘖 顺适 门字框的字 水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老成凋谢 蝚蠕 山水相连 各不相谋 千载独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