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吴淞江》

时间: 2025-05-04 03:22:10

诗句

霜林纤月堕疏烟,有客同舟思欲仙。

何处吴歌闻《白苎》,满江秋色坐青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10

原文展示:

霜林纤月堕疏烟,有客同舟思欲仙。
何处吴歌闻白苎,满江秋色坐青天。

白话文翻译:

霜冷的树林中,细月从稀薄的烟雾中沉落,有旅人同舟共渡,心中渴望着仙境。
哪里能听到吴地的歌声,白苎草的清香,满江秋色映衬着湛蓝的天空。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林:霜冻的树林,描绘寒冷的环境。
  • 纤月:细小的月亮,形容月光清冷。
  • :坠落、降落。
  • 疏烟:稀薄的烟雾,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 吴歌:吴地的歌谣,象征着地方的文化。
  • 白苎:白色的苎麻,常用来形容秋天的自然景象。
  • 秋色:秋天的色彩,通常指金黄、肃穆的自然景观。
  • 青天:湛蓝的天空,象征着广阔和无穷的希望。

典故解析:

  • 吴歌:指的是古代吴地的民歌,代表了江南地区的音乐和文化。
  • 白苎:苎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诗歌和乡土情感有关,象征着纯洁和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昭,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歌往往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过吴淞江》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借助江南美景抒发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过吴淞江》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霜林纤月堕疏烟”,描绘出秋天的清冷和静谧,给人一种孤寂而又深邃的感觉。接着“有客同舟思欲仙”,则引入了人,表现出旅人的孤独与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两句结合,使得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

下半部分“何处吴歌闻白苎”,则展现了对吴地文化的向往,吴歌的回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满江秋色坐青天”则是对秋天景色的描绘,给人一种开阔、自由的感觉。这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视觉与情感层次,使得读者能感受到一种秋天特有的宁静与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交织,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简单自然的珍视,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内心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林纤月堕疏烟:寒霜覆盖的树林,细小的月光在稀薄的烟雾中降落,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场景。
  2. 有客同舟思欲仙:有旅客同舟而行,心中渴望着如仙境般的生活,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3. 何处吴歌闻白苎:在哪里可以听到吴地动人的歌声,白苎草散发的香气,唤起对故乡的思念。
  4. 满江秋色坐青天:满江的秋色映衬着湛蓝的天空,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纤细,表现其清冷细腻。
  • 对仗:上下句之间意象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对故乡和文化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林: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纤月:代表清冷与细腻的美。
  • 吴歌:象征着地方文化和乡愁。
  • 白苎:自然的纯洁。
  • 秋色:象征着成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林”指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 A. 炎热的夏天
    • B. 寒冷的秋冬
    • C. 春暖花开的季节
    • D. 温暖的南方
  2. 哪一句表达了对吴地文化的向往?

    • A. 霜林纤月堕疏烟
    • B. 有客同舟思欲仙
    • C. 何处吴歌闻白苎
    • D. 满江秋色坐青天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卢昭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豪放与壮阔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黔娄妻子 仓部弟生日五绝 其三 怀安道中 惠州弟哀诗二首 又二首 杂咏一百首 其十四 庄子 读本朝事有感十首 安溪黄明府得子次徐常丞韵一首 六言三首 其三 贺新郎(生日用实之来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割肉饲虎 尝寇 酉字旁的字 壳果 正姓 言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文籍满腹 食字旁的字 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云居 响遏行云 包含兴的成语 癶字旁的字 慰情胜无 龌龌龊龊 物归原主 包含匣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