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近山》

时间: 2025-04-30 22:18:56

诗句

羸病知难赋远游,尚寻好景送悠悠。

乱山孤店雁声晚,一马二童溪路秋。

扫壁有僧求醉墨,倚楼无客话清愁。

残年敢望常强健,到处临归为小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8:56

原文展示:

游近山
作者:陆游 〔宋代〕

羸病知难赋远游,尚寻好景送悠悠。
乱山孤店雁声晚,一马二童溪路秋。
扫壁有僧求醉墨,倚楼无客话清愁。
残年敢望常强健,到处临归为小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远游的心情。他知道远行不易,所以在寻找美景时感到十分悠然。诗中描绘了乱山中的孤店,晚霞中传来雁声,一匹马和两个小童沿着溪边的秋路而行。在寺庙的墙壁上有僧人求酒墨,作者倚在楼上却无人与之畅谈心事,感到清愁。尽管年事已高,身体不如从前,但他仍然希望能够保持强健,到处游历,即使是小小的停留也让他感到满足。


注释:

  • 羸病:形容身体虚弱,多病。
  • 赋远游:写远游,赋:作诗、写作。
  • 尚寻好景送悠悠:仍旧寻求美景来送别那悠长的时光。
  • 乱山孤店:指山中偏僻的客栈。
  • 雁声晚:指傍晚时分,雁群发出的叫声。
  • 一马二童:形容旅途中骑马的一个人和两个小童。
  • 扫壁有僧:指寺庙的僧人在墙壁上扫除。
  • 求醉墨:希望喝酒作诗。
  • 倚楼无客:倚靠在楼上却没有客人来访。
  • 话清愁:谈论内心的忧愁。
  • 残年敢望常强健:年纪已大,但仍希望身体健康。
  • 临归为小留:在归途中留恋片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政治家。他的诗作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政治风波,作品多反映了家国情怀和个人遭遇。

创作背景: 这首《游近山》写于陆游晚年,他的身体状况逐渐衰弱,但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渴望却未曾减退。诗中描绘的秋景、孤店、雁声等意象,反映了诗人对游历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游近山》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展现了陆游在晚年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生命的感悟。诗的开头,诗人以“羸病知难赋远游”引入,直白地表明自己身体的虚弱,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但随即转入对美景的渴望,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通过“尚寻好景送悠悠”,诗人表现出尽管身体不佳,内心依然希望能在自然中寻找慰藉。

诗中描绘了“乱山孤店”与“雁声晚”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尤其是一马二童沿溪而行的画面,展现出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接着,诗人通过“扫壁有僧求醉墨,倚楼无客话清愁”的描写,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清愁,表现了在美景中难以找到知音的痛苦。

最后,诗人以“残年敢望常强健,到处临归为小留”结束,虽然年岁已高,但他依然希望能保持健康,继续游历,哪怕只是小小的停留,也足以让他感到满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使人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羸病知难赋远游:身体虚弱,知道远行不易。
  • 尚寻好景送悠悠:但仍希望在美丽的景色中度过悠长的时光。
  • 乱山孤店雁声晚:描绘偏僻山中客栈的景象,晚霞映照,雁声阵阵。
  • 一马二童溪路秋:旅途中骑马,两个小童伴随,秋日的溪边路显得格外宁静。
  • 扫壁有僧求醉墨:在寺庙墙上,僧人扫除,向他求酒墨。
  • 倚楼无客话清愁:自己倚靠在楼上,却没有客人来访,内心感到孤独。
  • 残年敢望常强健:虽然年事已高,仍希望保持健康。
  • 到处临归为小留:在归途中,哪怕只是短暂的停留,也让他感到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体虚弱比作不能远游的限制。
  • 对仗:如“扫壁有僧求醉墨,倚楼无客话清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乱山、孤店、雁声等意象,传达出孤独与思索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陆游对美景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悟,尽管身体衰弱,内心依然渴望自由与宁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羸病:象征身体的脆弱。
  • 好景:象征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 乱山孤店:象征偏僻与孤独的生活环境。
  • 雁声:象征秋天的到来与思乡之情。
  • 一马二童:象征游历中的陪伴与简单的快乐。
  • 扫壁有僧:象征内心的孤独与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 清愁:象征心中的忧愁与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羸病”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身体虚弱
    C. 精力充沛

  2. 诗人希望在美丽的景色中度过的是什么?
    A. 繁忙的生活
    B. 悠长的时光
    C. 旅行的计划

  3. “一马二童”描绘了谁的形象?
    A. 一位老人
    B. 旅途中的人和两个小童
    C. 一位诗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游近山》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但陆游更多地表现了晚年的孤独感,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参考资料:

  1. 《陆游诗文集》
  2. 《宋代诗人研究》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兰若杂言 其一 山居 睡起 题归云庵壁 和友人入山韵 赠吴少卿入山 送客之三衢 登慈云岭 会昙老 自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麥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包含实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必修课 宛驹 父字头的字 金人捧露盘 齿德俱尊 木杨城 九州四海 宝盖头的字 零珠碎玉 踛文 革新变旧 栋榱崩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