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3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37:08
一住三山三十载,
交亲渐觉眼前稀。
长松郁郁偃高盖,
新竹森森添旧围。
沙径雨馀留鸟迹,
柴门日落锁烟扉。
放翁正倚蒲团稳,
辽海从渠万事非。
在这三十年里,我一直住在三山之中,
交往的亲友渐渐觉得眼前稀少。
高大的松树郁郁葱葱,遮蔽了天空,
新长的竹子茂密地添补了旧有的围墙。
沙路上雨后留下了鸟儿的足迹,
柴门在日落时分锁住了袅袅的烟雾。
我正悠然地倚靠在蒲团上,
辽阔的海洋仿佛让我万事皆变得无所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三山”可理解为隐喻,代表一种清静的生活环境。诗人陆游在此表达了对生活的沉思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身处战乱与动荡之中,诗歌风格受其经历影响,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推崇,尤其以诗词见长。
创作背景:
《南堂脊记乃已三十年偶读之怅然有感》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岁月的思考。此时,陆游已在三山居住三十年,感受到亲友渐行渐远,生活的宁静掩盖了他内心的忧虑和对往昔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深厚感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惆怅。诗的开头以“住”字引入,点明了诗人三十年来的栖息之地,透出一种归属感与自然的亲密。接着,诗人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观,长松和新竹的描写,既呈现了自然的生机,也暗含了岁月的变迁。
“沙径雨馀留鸟迹”,通过雨后的鸟迹,引发对曾经交往的人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失落。柴门日落,象征着一天的结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最后一句“辽海从渠万事非”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知,诗人在蒲团上沉思,似乎在感叹即便身处宁静之地,也难掩内心的波澜。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亲情与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情感深邃而真挚。陆游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炼的语言,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结合,创造出了一幅充满哲理的生活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惆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安宁与内心的孤独,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居住在三山多少年?
诗中提到的“长松”象征什么?
“沙径雨馀留鸟迹”中的“鸟迹”主要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南堂脊记》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通过自然景观表现出对人生的反思,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壮阔的视野与豪情。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