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4:10
襄阳怀古
作者: 吴遵锳 〔清代〕
山川终古自留贻,
杖策登临路或迷。
千载几人还堕泪,
当年多事漫沉碑。
虚传池馆经游屐,
无复儿童倒接䍦。
凭吊只余霜柏在,
旧时风干未离披。
这山川自古就有它的遗留,
我拄着杖走上山来,路途却常常迷失。
千年过后,又有多少人依然流泪,
那年间的纷繁往事,早已化为沉默的碑石。
曾经流传的池馆,早已无人游玩,
儿童的嬉笑声也不复存在。
如今凭吊,只剩下霜冻的柏树,
往昔的风情已被风干,难以再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吴遵锳(1640-1711),字景仁,号鸣凤,江苏人。清代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襄阳怀古》创作于清代,吴遵锳写此诗是为了缅怀历史,感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表现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和对现状的惆怅。
《襄阳怀古》是一首具有深沉历史感的古诗,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襄阳的山水景色,反思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感受。开头两句,作者以“山川终古自留贻”引入,表达自然的永恒与历史的积淀,但随即转入个人的困惑,展示出人对过往的迷茫和无奈。中间两句则以“千载几人还堕泪”引发读者的共鸣,感叹历史的黯淡与人们的悲伤,似乎在问:在漫长的历史中,究竟有多少人因往事而流泪?最后几句则通过对“霜柏”的描写,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失落,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含蓄,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个人生命的思索。通过层层叠加的意象与情感,构成了一幅历史的画卷,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情的脆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历史的反思为主线,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无尽怀念与对现状的惆怅,揭示了历史与个人情感的复杂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襄阳怀古》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杖策”指的是什么?
诗中“千载几人还堕泪”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