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4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42:10
赠蕴上人
作者: 王正己 〔宋代〕
佛法诗名谁更继,未闻随分谒侯王。
洗盂秋涧日华动,捣药夜堂云气香。
苔藓乱青封叠石,杉松浓影过空墙。
若非火岳地,那得吾师住久长。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高僧的敬仰。谁能继承佛法和诗名呢?我听说过的人中没有人愿意去拜见权贵。清洗的盂器在秋天的涧水中,阳光照耀着波动,夜里在堂内捣制药物,云气弥漫着芳香。苔藓杂乱地覆盖着青石,杉树浓密的影子映在空荡荡的墙壁上。如果不是火岳这片土地,怎么可能让我师父在这里长久居住呢?
作者介绍:王正己,生活在宋代,因其诗作清新雅致,常被称道。他的诗歌多描写佛教及自然,常流露出对修行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对一位高僧的敬仰之情,表达了对佛法的追求和对师父的钦佩,同时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权贵的冷漠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尊重与对高僧的敬仰。开篇通过对佛法与诗名的提问,突显出当时社会中真正能传承佛法的人的稀少,进而引入对高僧的直接描绘。在自然描写上,诗人以“洗盂秋涧日华动”和“捣药夜堂云气香”展现出修行的宁静与清雅,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诗中“苔藓乱青封叠石,杉松浓影过空墙”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暗示了高僧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若非火岳地,那得吾师住久长”则表达了对高僧长久居住之地的思考,火岳象征着坚韧与持久,也让人联想到高僧修行的艰辛与不易。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传达了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对师父的深切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苔藓乱青封叠石”通过比喻描绘自然的和谐美感,增强了作品的意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高僧的敬仰、对佛教精神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洗盂”主要指什么?
a) 清洗容器
b) 烹饪工具
c) 书法用具
d) 绘画工具
“若非火岳地”中的“火岳”象征着?
a) 权贵
b) 坚韧与持久
c) 富饶
d) 和平
诗人对高僧的态度是?
a) 蔑视
b) 敬仰
c) 疏远
d) 忽视
答案:1.a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