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都所居寒食下作》

时间: 2025-07-27 16:47:51

诗句

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

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

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

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47:51

原文展示

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
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
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
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寒食节来得早,二月里杜鹃已经开始鸣叫。
阳光温暖,山头初现绿意,春寒的雨似乎快要放晴。
养蚕的日子到了,正准备在清明节前改火。
更让人高兴的是瓜田的收成好,让我想起了邵平。

注释

  1. 寒食:寒食节,古代节日,纪念介之推,通常在清明前一天。
  2. 杜鹃:一种鸟,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
  3. 浴蚕:指养蚕的过程,通常在春天进行。
  4. 改火:指在清明节前后准备新的火种。
  5. 瓜田:种植瓜类的田地,象征丰收。
  6. 邵平:邵平是指诗人李白的好友,可能代表着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润,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诗作于寒食节前后,反映了江南春天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自然和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提到寒食节,这个节日与春天的气息紧密相连,体现了节令的变化。接着,诗人用“二月杜鹃鸣”来点明时令,杜鹃的鸣叫不仅是春的象征,也带来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在描述春天的气候时,诗人写道“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展现出一种温暖与寒冷交织的状态,既突出了春天的多变,又表现出一种对温暖的渴望。接下来的“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则着重描绘了农民的日常生活,生动地表现了农事的忙碌与节令的轮回。

最后两句“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将个人情感引入,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友人的思念。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与人事的结合,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寒食早:点明地点和时间,江南的寒食节来得早,给人以春天的气息。
  2. 二月杜鹃鸣:杜鹃鸟的鸣叫,象征春天的到来,生机盎然。
  3. 日暖山初绿:描绘春日阳光的温暖,山间初现绿色,预示着万物复苏。
  4. 春寒雨欲晴:春天的寒意依旧存在,但雨后即将放晴,寓意着希望。
  5. 浴蚕当社日:养蚕的日子,体现了农民的农事活动。
  6. 改火待清明:即将进入清明节,准备新的火种,反映出传统习俗。
  7. 更喜瓜田好:收成的喜悦,表现了对丰年的期待。
  8. 令人忆邵平: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深厚。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意象更加生动。比如“日暖山初绿”中的“暖”和“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对农事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节: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传统文化的延续。
  • 杜鹃鸣:春天的代表,象征生命的复苏。
  • 瓜田:丰收的象征,代表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寒食节
    • C. 端午节
  2.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 A. 燕子
    • B. 杜鹃
    • C. 喜鹊
  3. 诗中诗人对哪位友人表示怀念?

    • A. 李白
    • B. 邵平
    • C. 杜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表现生命的轮回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前者关注自然景色与人事,后者则更侧重于宏伟的景观与人生哲理。两首诗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研究》

相关查询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 啁少年 花游曲 公莫舞歌 恼公 王濬墓下作 京城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蝴蝶飞 公无出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案牍之劳 晦迹韬光 桀敖不驯 耂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州部 用字旁的字 挑幺挑六 肉字旁的字 圣结尾的成语 日暮途穷 隹字旁的字 包含蝘的词语有哪些 玉虎 转睐 趫捷 礼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