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10:33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伏波饭薏苡,
御瘴传神良。
能除五溪毒,
不救谗言伤。
谗言风雨过,
瘴疠久亦亡。
两俱不足治,
但爱草木长。
草木各有宜,
珍产骈南荒。
绛囊悬荔支,
雪粉剖桄榔。
不谓蓬荻姿,
中有药与粮。
舂为芡珠圆,
炊作菰米香。
子美拾橡栗,
黄精诳空肠。
今吾独何者,
玉粒照座光。
这首诗讲述了薏苡的功效和价值,伏波的饭菜中有薏苡,能够抵御瘴气,传说其神效良好。它能去除五溪的毒虫,却无法解救谗言的伤害。谗言像风雨一样过后,瘴气也会渐渐消散。两者都无法治愈,但我却喜爱草木的生长。每种草木都有其适宜的用途,南方的珍奇产物层出不穷。红囊悬挂着荔枝,雪白的粉末剖开了桄榔的果实。虽然蓬草和荻草的姿态不显眼,但其中包含着药材和粮食。舂米制作出圆润的芡珠,烹饪时散发出菰米的香气。子美在拾橡栗,黄精则令我空腹受骗。如今我唯一所爱的是,照耀着我座位的玉米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洒脱,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反映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情世故的反思。
《薏苡》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感悟。诗中通过薏苡这一植物的药用价值,引申出对谗言和瘴气的哲学思考。开篇提及“伏波饭薏苡”,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馈赠,还暗示了与人为善的重要性。接着提到谗言的伤害,显示出诗人对社会人情的敏感。
在诗中,苏轼用草木的丰饶来比拟人类的生存状态,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命的热爱。诗的最后,表达了他对“玉粒”的独特偏爱,象征着对生活细微之处的珍惜。这不仅是一种对食物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蕴含着深远的哲理,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反思人性与社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性情感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谗言的无奈。诗人通过对草木的赞美,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理解。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每一种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珍视。
诗词测试:
薏苡在诗中象征什么?
“谗言风雨过”中的“谗言”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玉粒”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薏苡》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