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2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2:12
苏轼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锺。
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我听说登州的海市早已是旧闻,老人们说它常在春夏时出现,而今年的晚秋却再也没有见到。我到任五天后就离开,因未见海市而心生遗憾,便向海神广德王的庙宇祷告,第二天就见到了,于是写下这首诗。
东方的云海空茫无际,群仙在这空明之中出没。
荡摇的浮世中生出万象,岂会有贝阙藏着珠宫。
我心里明白所见皆为幻影,怎敢以耳目来打扰神工。
寒冬水冷天地封闭,为我唤醒蛰伏的鱼龙。
重楼翠阜在霜晨中显现,异事惊倒了百岁老人。
人间所能获得的力量有限,世外无物又谁能称雄。
如有请托我绝不拒绝,信我人事艰难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回家,喜见石廪堆满祝融。
他自言正直能动山鬼,岂知造物对龙锺感到悲哀。
信眉一笑岂是容易得,神明的回报你也已丰盈。
斜阳下万里孤鸟消失,只见碧海如青铜一般。
新诗华丽的语言又有什么用,相与皆随东风而变灭。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以其诗、词、文闻名于世。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曾多次被贬,深得民心。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体现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生的思考。
《海市》是苏轼在任职期间,因未能见到海市而心感遗憾,向海神祈祷后得以见到的结果所作的诗。诗中表达了对幻影的认识,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哲学思考的深度。
《海市》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海市蜃楼的幻影以及人对自然的感悟。开篇回顾海市的历史与现状,表明了诗人对未见海市的失落感。接着,诗人以“东方云海空复空”引入,描绘了海市的神秘与空灵,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诗的中间部分,苏轼通过“荡摇浮世生万象”一语,表达了对世间万物虚幻本质的思考,强调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和对真理的追求。他在“岁寒水冷天地闭”的描述中,展现出冬季的严寒与生命的蛰伏,隐喻着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了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他对人世间的理解与感悟。在“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中,诗人透视了人类的无力与自然的伟大,表达了对人性与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海市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苏轼对生命、自然及其变化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和人文关怀。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
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锺。
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整首诗探讨了幻影与现实的关系,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同时也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命运的感悟。诗人在描绘海市蜃楼的美丽时,也提出了对其虚幻本质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深度和人文关怀。
《海市》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提到的“广德王”是指哪个方面的神?
“岁寒水冷天地闭”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