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5:43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
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
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
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悲秋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
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
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早晨可以看到横亘的吴山,傍晚又能看到纵深的吴山。
吴山的景色变化多端,俯仰之间都能映现出你的容颜。
我在朱阁上独自高起,空荡荡的无处可寻。
唯有千步冈,东西两边宛如帘额。
春天来时我归故乡却无期,人们说秋天悲伤,春天更令人悲。
我已经在平湖荡舟思绪如锦,目光只想念那横翠的峨眉山。
雕栏能有几时的好景,难道不独靠栏杆的人也会容易变老。
百年兴衰更让人感到悲哀,谁知道草木会变成池台。
游人来寻我昔日游玩的地方,唯独寻找那吴山的横姿而来。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不仅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尤其以诗词和散文闻名于世,同时还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苏轼的作品常以豪放、洒脱著称,反映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深厚的情感。
《法惠寺横翠阁》创作于苏轼晚年,因流亡与被贬而对故乡和亲近之地产生了深刻的思念。这首诗描绘了他在环境变化中的孤独、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折射出他对人生和自然的哲理思考。
《法惠寺横翠阁》是一首表现苏轼对故乡景色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的诗。诗中通过吴山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多变,表达了诗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尤其是“春来故国归无期”,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苏轼在诗中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色,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吴山的不同姿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接着转入对朱阁的思考,表达了孤独的感受和对物质的空虚感。后面的几句则感慨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尤其是“百年兴废更堪哀”,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生命的短暂。
诗的最后一句“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则再次回归到景物本身,留下了对美好回忆的追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往的怀念。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极具画面感,读来令人心神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苏轼以自然为媒介,反映出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的交融,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哲学。
诗中提到的“吴山”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山?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春来故国归无期”中“无期”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