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闻雪声》

时间: 2025-05-06 02:40:44

诗句

怒号中夜忽收声,枯叶寒梢细细鸣。

晓起一杯檐外立,满阶无处认梅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0:44

夜闻雪声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原文展示:

怒号中夜忽收声,
枯叶寒梢细细鸣。
晓起一杯檐外立,
满阶无处认梅英。

白话文翻译:

在狂风怒号的夜晚,突然听不到声音了;
枯叶在寒冷的树梢上轻轻鸣叫。
清晨起床,端着一杯茶站在屋檐外,
看到满院子都是白雪,却无处分辨梅花的影踪。

注释:

  • 怒号:形容狂风的声音非常大。
  • 收声:指声音突然停止。
  • 枯叶:干枯的叶子,暗示寒冬的凋零。
  • 寒梢:寒冷的树梢,体现了冬季的冷峻。
  • 晓起:清晨起床。
  • 一杯:一杯热茶。
  • 檐外立:站在屋檐外。
  • 满阶:满地都是。
  • 无处认梅英:没有地方可以辨认梅花的花蕾。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常用以表达在逆境中绽放的精神。《梅花诗》有云:“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指梅花在寒冷中才能显得愈发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常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雪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冬季景色的思考和对梅花的怀念,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夜闻雪声》是一首充满冬季意象的诗,通过对夜间雪声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头“怒号中夜忽收声”,以“怒号”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暗示着自然的狂暴与无情。随着“枯叶寒梢细细鸣”,寒冷的气息扑面而来,枯叶的鸣叫似乎在倾诉冬季的孤寂,给人以深深的寒意。随后,诗人清晨起床,独自一人持杯立于檐外,感受到的却是满院的白雪,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冬季的静谧,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最后一句“满阶无处认梅英”,更是通过对梅花的期待与失落,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渴望与难以把握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示了冬季的寂静与生命的脆弱,富有哲理的深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怒号中夜忽收声”:描绘了狂风呼啸的夜晚,突如其来的寂静令人感到异常。
    2. “枯叶寒梢细细鸣”:细腻的描写了树梢上的枯叶,在寒风中轻轻作响,暗示着冬天的冷酷。
    3. “晓起一杯檐外立”:诗人在清晨起床,持杯站在屋檐外,体现了独自面对自然的孤独感。
    4. “满阶无处认梅英”:满院的白雪覆盖了梅花,诗人无从辨认,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怒号”与“收声”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冲突;“细细鸣”的描写则赋予了枯叶以生动的生命。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寂静与对梅花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与美好事物的渴望,展现了孤独与沉静的内心感受。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怒号:象征自然的威严与无情。
    • 寒梢:体现冬季的寒冷与寂静。
    • 梅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怒号”指的是什么? A. 狂风 B. 雨声 C. 鸟鸣
  2. “满阶无处认梅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失落 C. 愤怒
  3. 诗人清晨起床时,手中端着的是什么? A. 酒 B. 茶 C. 水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梅花》 王安石

诗词对比:

对比郑刚中的《夜闻雪声》和王安石的《梅花》,两者均以梅花为意象,但郑的诗更强调孤独与失落,而王的诗则传达出梅花的坚韧与高洁。两首诗都在冬季的背景下,展现出诗人对生命与美好事物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喜雪投王守 过商叟林居蒙示半村诗集及曾吉父宏父王元法 雨后 漫兴十一首 初夏山居有怀长沙从游四首 赣县道中有怀晦庵用江东日暮云为韵作五诗寄 筋竹这新居僧居邠录寄寺中留题次孙温叟所用 寄唐舆决狱辰沅 赣丞陈择之官满归清江追饯珠林 与李潭州椿寿翁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天两头 坐而论道 单人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外方人 荡然肆志 功成不居 鬲字旁的字 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迟蹇 包含鸩的词语有哪些 提土旁的字 百啭千声 鼓字旁的字 灵药 簪盍良朋 攀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