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1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12:08
偶题
轩前有修竹,穿纸入窗棂。
清风动摇之,壁间影纵横。
轩后有修竹,山花依以生。
幽芳吐孤艳,不与翠色争。
愚翁坐其间,万虑蠢不萌。
不识动与静,但觉怀抱清。
千古愧张藉,眼明心已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窗前有修竹,竹子的影子透过窗纸投射在墙壁上,随着清风摇曳而变得纵横交错;而窗后则有修竹和山花相依而生,幽静的花朵在孤独中绽放,毫不与绿意争艳。诗人坐在这个环境中,心中万千烦恼都不再萌动。他无从分辨动静,只觉得心中充满了清新宁静的感觉。然而,千古以来,作者感到羞愧于张藉(即张载),因为即使眼睛明亮,心中却已失去明亮的洞察力。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振,号梦阮,南宋诗人,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淡雅,注重表现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偶题》写于一个闲适的午后,诗人坐在竹轩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清明,表达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也隐含对世俗纷扰的淡漠。
《偶题》通过描绘竹子与山花的宁静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的修竹象征着高洁和刚强,穿透窗纸的竹影则映衬出一种虚幻而又真实的美感,这种美不仅在于视觉的呈现,更在于它所带来的心灵的宁静。诗人坐在其中,万虑不萌,表明他已远离了俗世的烦恼,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最后一句“千古愧张藉,眼明心已盲”则是对自身局限的反思,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认识。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轩前有修竹,穿纸入窗棂。
描绘了窗前的修竹,竹影透过窗纸,创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清风动摇之,壁间影纵横。
描述了清风轻轻拂动竹子,影子在墙上交错,形成美丽的画面。
轩后有修竹,山花依以生。
继续描写窗后的自然景色,竹子和山花相依相生,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宁静。
幽芳吐孤艳,不与翠色争。
山花的幽香与美丽展现出孤独的清雅,不与周围的绿意争艳。
愚翁坐其间,万虑蠢不萌。
诗人自谦地称自己为愚翁,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心中的烦恼完全消失。
不识动与静,但觉怀抱清。
在这种宁静中,诗人无法分辨动与静,只感受到内心的清净与和谐。
千古愧张藉,眼明心已盲。
最后反思自己,尽管眼睛明亮,但心灵却已经失去了明晰的洞察力,感到愧疚。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与对内心清净的追求,同时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局限性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轩前有修竹”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a) 繁花似锦
b) 竹影摇曳
c) 水波荡漾
诗人称自己为“愚翁”,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a) 傲慢
b) 自谦
c) 无所谓
最后一联“千古愧张藉,眼明心已盲”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愧疚
c) 平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