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7:53
宣和壬寅十月余游江南二士一日道同月岩方崇
作者: 郑刚中
石漏遥空一片天,
月岩之号古相传。
孤轮高洁谁为比,
老树婆娑亦宛然。
山碍不容千晨见,
崖侵常蚀二分偏。
故知伪物谁叨时,
终竟天教不十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遥远的天空和月岩的古老传说。孤独的月亮高洁如同无与匹敌的存在,而那老树在风中摇曳,也显得生机盎然。山峦阻挡了千晨的光辉,崖壁不断被侵蚀,显得偏斜。由此可知,世间的虚假事物终究难逃时间的检验,最终还是受天命的支配,无法达到完美的境地。
“月岩”在古代文献中常被提及,象征着高洁与孤独,常用来表达诗人的理想与追求。此外,诗中提及的“伪物”及“天教”反映了对自然法则的思考,提醒人们面对虚假和现实的辩证关系。
作者介绍: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蕴含哲理,关注人生的真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宣和年间,诗人游历江南,受到自然风光的启发,抒发了对生命无常和虚假现象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郑刚中的《宣和壬寅十月余游江南二士一日道同月岩方崇》以其清新自然的描写和哲理性的思考而给人深刻的印象。诗中以“石漏遥空一片天”开篇,营造出一幅开阔的自然景象,既引起了读者的视觉想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提到“月岩”,将人们的思绪引向古老的传说,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孤轮高洁”和“老树婆娑”的对比,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与生命的顽强。尤其是“孤轮高洁”,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尚品格,而“老树婆娑”则代表了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坚韧。
最后几句,诗人以“故知伪物谁叨时”引入哲思,表达出对世间虚假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最终总结出“终竟天教不十全”,使整首诗在美丽的自然景观中升华为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展现了郑刚中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反思人生的虚假与真实,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月岩”象征什么?
“故知伪物谁叨时”意在表达什么?
诗中提到的“老树婆娑”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