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5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59:11
夙驾祗府命,冒炎不遑息。
百里次云阳,闾阎问漂溺。
上天屡愆气,胡不均寸泽。
仰瞻乔树巅,见此洪流迹。
良苗免湮没,蔓草生宿昔。
颓墉满故墟,喜返将安宅。
周旋涉涂潦,侧峭缘沟脉。
仁贤忧斯民,贱子甘所役。
公堂众君子,言笑思与觌。
我早晨就接受了府中的命令,冒着酷热没有片刻休息。
经过百里的云阳,街坊邻里都在询问水灾的情况。
上天屡次发怒,为什么不均匀地降下雨水呢?
仰望高大的树梢,看到这洪水的痕迹。
好苗子不再被淹没,长满杂草的地方也久已如此。
颓垣满是废墟,喜悦的是我将要重建家园。
周围涉水而行,旁边是陡峭的沟渠。
仁德和贤良之士都为百姓忧虑,贱民甘愿为此而劳作。
公堂之上众多君子,言笑间渴望相见。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浩然,号穆溪,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韦应物在诗歌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尤其擅长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他的作品多描绘民生疾苦,展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使云阳寄府曹》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诗人以亲身经历反映了水灾给百姓带来的困苦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表达了对民生的关心与对仁德之士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关怀。诗的开头,诗人提到自己早晨就接受了府中的命令,显示出一种奉命而行的责任感。接着,诗人通过描写路途上街坊邻里的询问,呈现出人们对水灾的关注和忧虑。
在“上天屡愆气,胡不均寸泽”的句子中,诗人抒发了对天灾的不满与无奈,表达了对自然的不公的控诉。随后,诗人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仰瞻乔树巅,见此洪流迹”,通过对高大树木和洪水痕迹的观察,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逐渐转向对未来的希望,提到“良苗免湮没,蔓草生宿昔”,表达了对复苏和重建的期待,象征着重生的希望。同时,诗中提到的“仁贤忧斯民”,则展现出诗人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和对良善之士的推崇。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彰显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触觉。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心,对自然灾害的控诉,以及对未来复苏的期待,渗透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诗人提到的“夙驾”是什么意思?
“周旋涉涂潦”中,“涂潦”指的是什么?
该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哪个群体的关心?
杜甫《春望》
与韦应物的《使云阳寄府曹》一样,杜甫的《春望》也展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两首诗都通过描绘自然灾害与社会动荡,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