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重过墨水湖访刘响山》

时间: 2025-05-01 01:23:24

诗句

绿波春水暮云低,打桨重来路未迷。

几树垂杨临断岸,啼莺飞在板桥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3:24

原文展示:

重过墨水湖访刘响山
——方璲 〔清代〕
绿波春水暮云低,打桨重来路未迷。
几树垂杨临断岸,啼莺飞在板桥西。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傍晚,湖面上绿波荡漾,云层低垂。我划着桨再次来到这里,心中并不迷惘。湖边几棵垂柳依依,伴随着岸边的风景,西边的板桥上传来莺鸟的啼鸣。

注释:

  • 墨水湖:湖名,因水色如墨而得名。
  • 打桨:划船的动作,表示诗人乘船游玩。
  • 重来:再次来到。
  • 路未迷:路途没有迷失,意指对这条路很熟悉。
  • 垂杨:指柳树,形态柔美,象征春天的生机。
  • 断岸:岸边的水边,可能有些断裂或陡峭。
  • 啼莺:黄莺在叫,鸟鸣引出春的气息。
  • 板桥:指横跨湖面的桥。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垂杨”、“啼莺”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璲(1640-1715年),字澄之,号聃庵,清代诗人,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诗人可能是在游览墨水湖时,受到湖光山色的启发,写下了此诗,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过往游历的回忆。

诗歌鉴赏:

《重过墨水湖访刘响山》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湖畔美景的留恋。开头两句“绿波春水暮云低”描绘了傍晚时分湖面上的美丽景象,绿波荡漾,云彩低垂,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觉。接下来的“打桨重来路未迷”则表明了诗人对这条水路的熟悉,暗含着他对往昔游历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几树垂杨”和“啼莺飞在板桥西”,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柳树的柔美与鸟儿的歌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整体而言,诗歌情感真挚,景色清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绿波春水暮云低:描绘了春天傍晚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给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感觉。
    2. 打桨重来路未迷:说明诗人熟悉这条路,心中充满了对往日游玩的回忆。
    3. 几树垂杨临断岸:描写湖边几棵柳树,增添了自然的美感。
    4. 啼莺飞在板桥西: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传达出诗人对春的喜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绿波与春水的结合,形象地表现出湖水的清澈与生机。
    • 拟人:啼莺的描写使得自然界充满生气,仿佛在与人对话。
    • 对仗:诗中“打桨重来”和“路未迷”形成对仗,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以及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意象分析:

  • 绿波: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春天的活力。
  • 垂杨:象征柔美与温柔的情感,带有一种忧伤的美感。
  • 啼莺: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春的气息,暗示着生生不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墨水湖”是因为什么得名的?

    • A. 水色如墨
    • B. 湖水很深
    • C. 湖中有墨鱼
  2. 诗中的“打桨重来路未迷”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往事的迷茫
    • B. 对往昔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提到的“啼莺”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乐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思乡之情;而方璲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游历感受,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方璲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二里溪濯足 稠桑见荆山 郡斋水阁闲书·独坐 石泉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子平棋负茶墨小章督之 贞女吟 兴元府园亭杂咏·照筠坛 山堂前庭有奇石数种其状皆与物形相类在此久 谢惠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阜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裘羪 计日程功 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停火 门门有道,道道有门 步履维艰 大好山河 暇景 不知底细 包含佩的成语 寸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古井不波 巾字旁的字 马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