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文信公仙岩祠集焚吊 其二》

时间: 2025-04-30 20:46:42

诗句

山翁伏腊竞鸡豚,海舶针罗失晓昏。

六尺托孤俱赵氏,一宵投王得公孙。

波涛解逐旌旗走,岩洞宁无气魄存。

安得扶邛亲一拜,百花如锦醉山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6:42

原文展示

读文信公仙岩祠集焚吊 其二
作者: 徐渭 〔明代〕

山翁伏腊竞鸡豚,
海舶针罗失晓昏。
六尺托孤俱赵氏,
一宵投王得公孙。
波涛解逐旌旗走,
岩洞宁无气魄存。
安得扶邛亲一拜,
百花如锦醉山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中老者在腊月里忙于宰杀鸡豚,海上的船只在晨昏交替中失去了方向。六尺的孤儿之身,都是赵氏的后裔,夜间投奔王室,得到了公孙的庇护。波涛奔涌,旌旗随风飘扬,岩洞里又怎会有气魄的存在?我希望能扶着邛亲拜访,让百花如锦般醉倒在山门前。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翁:指山中的老人。
  • 伏腊:腊月,农历十二月。
  • 鸡豚:鸡和猪,指用于祭祀的动物。
  • 海舶:海上的船只。
  • 针罗:指细密的网,形容船只失去方向。
  • 六尺托孤:指六尺高的孤儿,常用于比喻托孤之意。
  • 赵氏:指赵家,历史上有名的家族。
  • 公孙:古代著名的将领,常用以比喻庇护。
  • 波涛:海浪,形容激荡的水面。
  • 扶邛:指扶持邛亲,特指亲人。
  • 百花如锦:形容花朵盛开,美丽如锦缎。

典故解析
“六尺托孤”出自《史记·王叔文传》,讲述了赵氏孤儿的故事,反映出对忠诚和家族的重视。诗中提到的“公孙”可能指公孙大娘,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象征着英勇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长,号青藤,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和戏曲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常表现出个性和豪放的情感,尤其在表现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方面有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读文信公仙岩祠集焚吊 其二》作于徐渭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亲情与忠诚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冷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徐渭的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对亲情与历史的反思。诗的开头以“山翁伏腊竞鸡豚”引入,描绘了一幅乡村传统节日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生活琐碎中不断追求生存的状态。接着“海舶针罗失晓昏”,展现了海上航行的艰难与不确定性,暗喻人生的迷茫与挫折。

“六尺托孤俱赵氏”则引入了家族的忠诚与历史的厚重感,赵氏的忠贞与牺牲精神在此得到了升华。最后两句,诗人对波涛与岩洞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无奈与孤寂,似乎在表达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结尾的“安得扶邛亲一拜,百花如锦醉山门”,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人的思念,让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生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翁伏腊竞鸡豚:山中的老人忙于腊月的祭祀,表现出对传统习俗的遵循。
  • 海舶针罗失晓昏:夜晚的船只在迷雾中失去方向,象征着人生的迷茫。
  • 六尺托孤俱赵氏:讲述家族的忠诚,历史的承载。
  • 一宵投王得公孙:夜晚投靠王室,表明对庇护的渴望。
  • 波涛解逐旌旗走:波涛中旌旗随风飘扬,象征着动荡的时局。
  • 岩洞宁无气魄存:岩洞中却没有勇气的存在,透露出孤独与无奈。
  • 安得扶邛亲一拜:渴望能够与亲人相见,表达对亲情的向往。
  • 百花如锦醉山门:希望生活如百花盛开般美好,展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波涛”、“旌旗”比喻人生的艰难与不确定。
  • 拟人:岩洞中“无气魄存”,赋予岩洞以人的情感,增强了孤寂的氛围。
  • 对仗:如“山翁伏腊竞鸡豚”,“海舶针罗失晓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故人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翁:象征着生活的智慧与传统。
  • 鸡豚:代表着祭祀与家庭的温暖。
  • 海舶: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不确定性。
  • 百花如锦: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尺托孤”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家族的忠诚
    C. 一种植物
    答案:B

  2. “波涛解逐旌旗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迷茫与无助
    B. 快乐与欢愉
    C. 平静与安宁
    答案:A

  3. 诗中“扶邛亲一拜”表达了什么愿望? A. 拜访亲人
    B. 拜神
    C. 拜老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徐渭的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徐渭更侧重于对历史与社会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无奈。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情感,展现了各自的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徐渭相关传记及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美人 其三 月下听琴,西湖作 虞美人 中秋夜听雨寄冰怀大姊 虞美人 虞美人·菱湖晓行 虞美人 其二 晚春写况 虞美人 其四 虞美人 燕营巢 虞美人草 虞美人 山居与老妻夜话 虞美人(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文大册 口字旁的字 焚琴煮鹤 甘字旁的字 知名当世 濯足濯缨 有晋 包含鳏的词语有哪些 色字旁的字 克爱克威 鹿字旁的字 天光云影 殪仆 岩龉 牙字旁的字 是亦因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