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6:42
读文信公仙岩祠集焚吊 其二
作者: 徐渭 〔明代〕
山翁伏腊竞鸡豚,
海舶针罗失晓昏。
六尺托孤俱赵氏,
一宵投王得公孙。
波涛解逐旌旗走,
岩洞宁无气魄存。
安得扶邛亲一拜,
百花如锦醉山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中老者在腊月里忙于宰杀鸡豚,海上的船只在晨昏交替中失去了方向。六尺的孤儿之身,都是赵氏的后裔,夜间投奔王室,得到了公孙的庇护。波涛奔涌,旌旗随风飘扬,岩洞里又怎会有气魄的存在?我希望能扶着邛亲拜访,让百花如锦般醉倒在山门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六尺托孤”出自《史记·王叔文传》,讲述了赵氏孤儿的故事,反映出对忠诚和家族的重视。诗中提到的“公孙”可能指公孙大娘,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象征着英勇与智慧。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长,号青藤,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和戏曲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常表现出个性和豪放的情感,尤其在表现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方面有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读文信公仙岩祠集焚吊 其二》作于徐渭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亲情与忠诚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冷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怀念。
徐渭的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对亲情与历史的反思。诗的开头以“山翁伏腊竞鸡豚”引入,描绘了一幅乡村传统节日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生活琐碎中不断追求生存的状态。接着“海舶针罗失晓昏”,展现了海上航行的艰难与不确定性,暗喻人生的迷茫与挫折。
“六尺托孤俱赵氏”则引入了家族的忠诚与历史的厚重感,赵氏的忠贞与牺牲精神在此得到了升华。最后两句,诗人对波涛与岩洞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无奈与孤寂,似乎在表达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结尾的“安得扶邛亲一拜,百花如锦醉山门”,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人的思念,让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生活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故人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六尺托孤”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家族的忠诚
C. 一种植物
答案:B
“波涛解逐旌旗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迷茫与无助
B. 快乐与欢愉
C. 平静与安宁
答案:A
诗中“扶邛亲一拜”表达了什么愿望?
A. 拜访亲人
B. 拜神
C. 拜老师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渭的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徐渭更侧重于对历史与社会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无奈。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情感,展现了各自的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