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58:05
原文展示
灵洲屹峙瞰中流,影湛晴波翠黛浮。
宝藏菩提纡岁月,妙高灯火自春秋。
江容点缀千林暝,景色萧森万树稠。
莫倚飘蓬嗟白发,夜深仙鹤掠孤舟。
白话文翻译
灵洲高耸,俯视着江中流淌的水流,水面在晴空下波光粼粼,宛如翠绿的山峦在浮动。
宝藏和菩提在岁月中盘旋,灯火在高处闪烁,自春天到秋天的光景。
江水映衬着千林在黄昏中,景色萧条,树木稠密。
不要倚靠着飘零的蓬草叹息白发,夜深时仙鹤掠过孤舟。
注释
- 灵洲:指的是灵山或灵隐之地,象征着高远之境。
- 屹峙:高耸而立。
- 宝藏菩提:指的是佛教中的宝藏和菩提,象征着智慧和启迪。
- 妙高灯火:高处的灯光,暗喻智慧或指引。
- 江容:指江水的面貌。
- 千林暝:千树在黄昏时分。
- 萧森:形容景色萧条、孤寂。
- 飘蓬:指随风飘荡的蓬草,象征无定的生活。
- 仙鹤:象征着长寿和超脱,常与神仙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需光,明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作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登小金山》创作于一次登山游览时,诗人受到自然风光的启发,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登小金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灵洲的壮丽景观,展现了自然的魅力和人生的哲理。开篇“灵洲屹峙瞰中流”,以高耸的灵洲为起点,展现出一种超然和壮丽的气势。接着描绘江水的清澈与波光,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诗人又将宝藏和菩提相结合,暗示着人生的智慧和内涵,强调岁月的流逝与光阴的珍贵。
“江容点缀千林暝,景色萧森万树稠”,展现出黄昏时分的静谧和孤独,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寂寥,心中涌现出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莫倚飘蓬嗟白发”则是对人生无常的警醒,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勿让白发带来无尽的叹息。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通过高山、江水、灯火等元素,传达出一种超脱的境界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洲屹峙瞰中流:描绘灵洲的高耸,表现出其俯视江水的雄伟气势。
- 影湛晴波翠黛浮:水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宛如浮动的翠绿山影。
- 宝藏菩提纡岁月:时间如同宝藏与智慧的积累,寓意深远。
- 妙高灯火自春秋:高处的灯火象征着智慧,历经春秋。
- 江容点缀千林暝:江水映衬着黄昏中的树林,体现出宁静的美。
- 景色萧森万树稠:树木繁密,萧条的景色突显孤独感。
- 莫倚飘蓬嗟白发:告诫不要依赖无常的生活而感到沮丧。
- 夜深仙鹤掠孤舟:夜深时,仙鹤飞过孤舟,象征着超脱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灵洲比作高耸的精神象征。
- 拟人:江水和山林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春秋”与“岁月”的对比,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及时间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洲:象征着灵性与高远的追求。
- 江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灯火:象征智慧、希望与指引。
- 仙鹤:象征长寿、超脱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灵洲”指的是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种心境
- C. 一种植物
- D. 一片海
-
“莫倚飘蓬嗟白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未来的希望
- D. 对财富的渴望
-
诗中“夜深仙鹤掠孤舟”所传达的意象是什么?
- A. 孤单与凄凉
- B. 和谐与宁静
- C. 热闹与繁华
- D. 战斗与勇气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而李需光的《登小金山》则在欣赏自然的同时,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李需光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