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1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14:57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烟都清澈了,天山的颜色愈加鲜明。
水流随意漂荡,向东向西都无所谓。
从富阳到桐庐,约一百里,
奇特的山水,天下无与伦比。
水是碧蓝的,底部千丈可见。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都能一清二楚地看到。
急流如箭,猛浪似奔跑。
夹岸的高山,生长着寒冷的树木,
相互倾斜而上,争先恐后,
千百个峰峦高高指向天际。
泉水冲击石头,发出清脆的声音,
鸟儿鸣叫,和谐成韵。
蝉鸣声声不绝,猿啼声声不停。
在高空飞翔的鸢鸟,望着山峰心情平静;
忙于世事的人,窥视山谷便忘却归路。
树枝交错遮蔽,即使在白天也显得昏暗,
偶尔透出阳光。
吴均,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字子云,出生于南朝宋,后来仕于梁。他以散文和诗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书信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诗中描绘的景色是吴均在游历富阳至桐庐之间时所见,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与朱元思书》是一首以游记形式写成的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全诗通过描绘富阳至桐庐的山水风光,表现了自然的奇特与壮丽。诗的开头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引入,营造出清新明亮的自然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接着,诗人描述了水的清澈与透明,游鱼和细石清晰可见,突显出水的灵动与生机。接下来,诗中描绘的急流与猛浪,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与活力。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鸟鸣、蝉声和猿叫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音乐,表现了生命的丰富与多样。最后,诗人通过对高山、树影的描绘,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对自然的敬畏,传达出一种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吴均深厚的诗歌造诣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出山水的壮丽与和谐美,表达了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之情。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吴均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的意思是:
A. 水色深沉
B. 水清澈见底
C. 水流湍急
D. 水面波澜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超然
C. 忙碌
D. 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