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6:31
偶连日食鸡夜梦有截一支者颇怜之有谓予言鸡
——李流谦 〔宋代〕
我平生不喜欢杀生,因此对杀生的戒律格外尊敬。由于多次受到病痛的困扰,我觉得自己无法仅靠蔬菜斋食来回报这些戒律。连日以来在厨房为他人准备饭菜,只是难以呈上美味佳肴。异乡的农田里,鸡被杀的景象让我不禁惊恐。旁边有人叹息或传来安慰的声音。见到牛却未见到羊,何不推己及人呢?万物生灵皆有一份爱心,怎会去比较人与禽类的不同?你看看那只鸡被烹煮,楚楚可怜,痛苦至极。抚枕而坐,我恍然大悟,这难道不是上天所告诫的吗?惊魂未定,冷汗频频流下。内心的恐惧却又让我感到欣慰,小小的过失总能自我警惕。白璧虽有微瑕,难道不是忧虑深重的表现吗?长平之战四十万将士,轻易地被视作蚊蝇。暴虐的行为无人问津,天理难道真是聋哑吗?积累的恶行和奢侈,终会受到惩罚,幽暗的报应如毒火燃烧。冥冥之中我思索昔日的过错,心中惧怕,内心清白如素衣。赎罪的鱼已有前章,都是为了警戒奢侈与淫荡。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关注社会人情及动物的命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对鸡被杀的描写,反映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反思,以及对人性冷漠的批判。
这首诗以鸡为切入点,通过描写杀鸡的场景,深刻探讨了生命的价值与人性之美。诗人以自身的感受为基础,表达了对杀生的反感与对生命的怜惜。开篇即点明自己不喜杀生,继而通过鸡的遭遇,进一步引发对人类道德的反思。诗中的“万生均一爱”表明了诗人对所有生灵的同情,强调了生命的平等性,反对任意杀戮。
在形式上,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及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惊魂欲违干,骇汗屡洒膺”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面对杀生时的恐惧与无奈,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
整首诗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剖析,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体现了李流谦作为诗人的人文关怀与道德良知。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杀生的反感,倡导人们对所有生灵的同情与尊重。
诗词测试:
李流谦对杀生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万生均一爱”表达了什么思想?
诗中“长平四十万”指的是?
参考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