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0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7:29
送孙宾老守三池二首
作者: 李流谦 〔宋代〕
百万貔貅尚枕戈,将军未复旧山河。
非干使者徵求急,正柰穷边饷挽何。
颇愿有言先牧养,不妨自署拙催科。
公余傥暇寻遗事,尘锁荒祠望刮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孙宾老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虽然百万雄狮仍在战斗,但将军们已不再恢复昔日的江山。并非是急需使者来征求,而是因为边疆的物资匮乏让人无奈。诗人希望能有话语先行关心边疆的牧养,不妨自己写信催促一下。若有空闲,可以去寻找一些被尘封的遗迹,抚摸那荒废的祠堂。
作者介绍:李流谦,南宋诗人,性情耿直,以豪放的诗风著称,常关心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边疆战事不断,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和祝福。
《送孙宾老守三池二首》通过对边疆将士艰苦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开篇以“百万貔貅尚枕戈”引入,展现了大军仍在战斗、局势未稳的紧迫感,反映出诗人对战争的忧虑。而“将军未复旧山河”则暗示了对曾经繁荣的渴望和失落,情感深沉而复杂。
接下来的“非干使者徵求急”,表面上看似冷静,实则暗藏着对使者无能为力的无奈。诗人思考边陲的物资匮乏,感受到一股责任感与使命感,想要为边疆的安定出一份力。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怀和对未来的期待,表现了对祖先的敬仰与对故土的思念。
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层次丰富,既有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朋友以及历史的深沉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历史的追忆,表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百万貔貅”指代什么?
诗人希望通过哪些方式来关注边疆的事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流谦的《送孙宾老守三池》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不过李流谦更加注重于个人与边疆的联系,而杜甫则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