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5:32
出塞
作者:卢楠 〔明代〕
城门伐鼓日欲堕,
西山返照入平芜。
玉关秋动气横塞,
交河霜冷夜弯弧。
健儿风吹白豹障,
将军雪压金仆姑。
昼传羽檄连云戍,
夜发精兵到海隅。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秋日景象和征战的气氛。诗的开头写城门伐鼓,天色渐暗,西山的余晖照射在平坦的原野上。接着,描写了秋天的气息在玉关边界上弥漫,交河一带的寒霜使夜空中的弓弦都显得弯曲。诗中提到健儿们在风中披着白色的豹皮战袍,军中的将士则被厚厚的雪压得金色的盔甲显得沉甸甸的。白天传达的军令像云彩一样在边防传递,夜晚则派遣精兵去往海角。
作者介绍:卢楠,明代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边疆的风土人情和士兵的英勇。其诗风豪放,擅长用生动的意象描绘战争场景,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
创作背景:在明代,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边境战争频繁,许多诗人开始关注这一题材。卢楠的这首《出塞》正是对当时社会动荡和士兵英勇的赞美与思考。
《出塞》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色与士兵们的英勇状态。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城门伐鼓、夕阳西下的情景,营造出了一种紧张的氛围,暗示了即将来临的战斗。接着,诗人通过“玉关秋动气横塞”和“交河霜冷夜弯弧”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边塞的秋季特征和战斗的氛围,突显出严酷的自然环境与战争的残酷。
而后两联则通过对士兵的描写,展现了他们身披白豹皮、身陷雪中重甲的形象,突出了边疆将士的英勇与坚韧。最后两句以“昼传羽檄连云戍,夜发精兵到海隅”结束,表明了即使在严寒的夜晚,士兵们仍在奋战,传递着军令,显示出他们不屈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既有雄壮的外在描写,又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体现了诗人对边疆士兵的赞颂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士兵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出历史时期的动荡与士兵们的英勇无畏。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豹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士兵的战斗服
C. 一种武器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A. 押韵
B. 对仗
C. 拟人
“昼传羽檄,夜发精兵”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景?
A. 白天和夜晚的不同
B. 士兵们的辛勤工作
C. 传递军令的紧迫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