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5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2:34
边城雪初下,都护远从戎。长驱十万众,直赴青海东。
并抚如霜剑,齐弯似月弓。兵威连杀气,耿耿贯长虹。
本为怀恩苦,宁知岁月终。生平暮勋伐,麟阁待书功。
在边城雪花刚刚落下的时节,远在边疆的都护将军率领军队出征。
大军浩浩荡荡,直奔青海的东方。
他们手中的刀剑如霜般寒冷,弯曲得像明亮的月弓。
军威所至,杀气弥漫,宛如长虹贯穿天际。
本是为了报恩而出征,哪里知道岁月已然无情。
一生的功勋与荣耀,最终仍然要等着被书写在麟阁之上。
卢龙云,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边疆生活的关注及对战争的思考。其诗风多以豪放、苍凉见长,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出塞曲二首》是诗人对边疆战争的感慨和思考。明代时期,边疆局势动荡,战事频繁,诗人在此背景下,既描绘了征战的壮丽场面,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功名难得的深思。
《出塞曲二首 其二》通过壮丽的场景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边塞军人的豪情与苦闷。开头的“边城雪初下”便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寂、寒冷的基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都护将军率领大军出征的壮观场景,"长驱十万众"体现了军队的庞大和气势,"直赴青海东"则指向了目标明确的征途。
在意象上,诗中“霜剑”和“月弓”不仅描绘了武器的特征,也暗示了战争的冷酷与残忍。接下来的“兵威连杀气”则进一步强调了战斗的紧迫与危险。而“耿耿贯长虹”则形成了视觉上的冲击力,突显了战争带来的杀气与威慑力。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作者的思考转向了人生的无常:“本为怀恩苦,宁知岁月终。”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与无奈,原本出征是为了报恩,但却未曾想到会迎来岁月的无情流逝。最后一句“生平暮勋伐,麟阁待书功”则更是对功名的感慨,军人的牺牲与努力,最终却要等待后人的评价,这无疑是对功名与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全诗通过对边疆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流露出对个人功名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诗中“都护”指的是:
A. 边防军事首长
B. 文人
C. 商人
D. 官员
“长驱十万众”中的“十万众”指的是:
A. 兵员数量
B. 兵员的实力
C. 兵员的士气
D. 兵员的经验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失落与无奈
C. 愤怒
D. 幸福
可以将卢龙云的《出塞曲二首 其二》与王昌龄的《出塞》进行比较,二者同样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景象,但卢龙云更强调个人的反思与无奈,而王昌龄则更多地表现了豪情与壮志。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边疆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