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1:41
三人同榜五同居,白首同归识竟虚。流涕无言偏伏鸩,隔墙何处忽呼猪。后时不及修降表,前事谁能禁谤书。到得狱门怀死友,须眉相见尚如初。
三人一同中榜五次同住,白发同归的相识竟是虚幻。流泪无言偏偏遭遇毒酒,隔墙何处突然传来猪叫。后来不及修降表,前事谁能禁止诽谤书。到了狱门怀念已故的朋友,相见时依然如初。
严遂成(约1694-1760),字子才,号梅溪,清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可能是在表达对友情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同榜”、“同居”、“同归”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而“识竟虚”、“流涕无言”等则透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悲伤。
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描绘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三人同榜五同居”描绘了深厚的友情,而“白首同归识竟虚”则透露出对友情的虚幻感。后文的“流涕无言偏伏鸩”和“隔墙何处忽呼猪”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悲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与世事无常。诗人通过对友情的描绘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三人同榜五同居”表达了什么? A. 友情深厚 B. 世事无常 C. 人生虚幻 D. 社会现实
诗中“白首同归识竟虚”表达了什么? A. 友情深厚 B. 世事无常 C. 人生虚幻 D. 社会现实
诗中“流涕无言偏伏鸩”表达了什么? A. 友情深厚 B. 世事无常 C. 人生虚幻 D. 社会现实
答案:1. A 2. C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