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2:53
香不求知色自然,朝来何许雪华鲜。
如行佛国参知识,未嫁仙姿益净娟。
梅子已黄犹夜雨,客游方倦作春眠。
地卑山近征衣润,不费熏炉一炷烟。
这朵栀子花的香气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它的色泽也自然显现。今天早晨的花朵,宛如刚刚下过雪,显得格外鲜艳。就像在佛国中探求智慧,花儿的姿态清雅如仙女,愈加显得洁净优雅。梅子的果实虽已变黄,夜间的细雨依然还在滋润,旅途中的我感到疲倦,正打算在春日的温暖中小憩。这里地势低而山近,衣衫被湿润的空气滋润,根本不需要熏炉点燃一炷香烟。
本诗涉及了佛教文化中的“佛国”,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向往。此外,未嫁仙姿的比喻,传达了对纯净、清雅之美的追求。
刘过,字梦得,号青溪,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相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写于刘过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咏余商卿栀子花》是一首抒情而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栀子花的自然之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整首诗的意境清新脱俗,给人以宁静的感受。通过对栀子花的细腻描写,诗人将花的香气与美丽的姿态融为一体,表现了花儿的自然之美。尤其是“如行佛国参知识,未嫁仙姿益净娟”的比喻,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与智慧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梅子已黄犹夜雨”,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结尾的“地卑山近征衣润”,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亲切与舒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依恋。
整首诗以栀子花为核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咏余商卿栀子花》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刘过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如行佛国参知识”意指什么?
A. 追求物质财富
B. 追求精神境界
C. 追求名声地位
D. 追求爱情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依赖
B. 对繁华的向往
C. 对权力的追求
D. 对历史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