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3:52
别岭南熊判官
作者: 元稹 〔唐代〕
十年常远道,不忍别离声。
况复三巴外,仍逢万里行。
桐花新雨气,梨叶晚春晴。
到海知何日,风波从此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离别的惆怅。诗人经历了十年的长途跋涉,面对离别的声音难以忍受。尤其是在三巴(今四川一带)以外,依然要经历万里的旅程。桐花在新雨后的气息中显得格外清新,梨树的叶子在晚春的阳光下显得明亮。诗人在思念中不禁感叹,不知道何时才能到达海边,未来的旅途中,风浪也许会随之而生。
“三巴”一词源于古代对四川的称谓,该地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诗人提到此地,表达了其离别的无奈与漫长艰难的旅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诗人,著有《元稹集》,与白居易齐名,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元稹的诗作常富情感,风格多样,既有清新的田园诗,也有深沉的咏史诗。
本诗写于诗人离别之际,表达了他对于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旅程的惶恐。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内心的情感状态。
这首《别岭南熊判官》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开篇的“十年常远道”,勾勒出长时间的旅途,给人一种沧桑与不易之感。紧接着的“不忍别离声”更是将离别的痛楚直白地呈现出来,诗人似乎在诉说着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离别的声音如同刀割般刺痛着心灵。
而“况复三巴外,仍逢万里行”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离愁的层次,他不仅要面对眼前的离别,更要承受漫长而艰难的旅途。诗中“桐花新雨气,梨叶晚春晴”的描写,增添了几分生动的自然景象,仿佛在为离愁的气氛中注入了一丝清新与希望,但随之而来的“到海知何日,风波从此生”,却又让人感受到未来旅程的不可测与艰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结合对人际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惆怅的画面。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痛苦与对未来旅途的忧虑,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诗人经历了多少年的远行?
“桐花新雨气”中“新雨”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三巴”是指哪个地区?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离别的不同情感表达,丰富了人们对离别主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