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齿痛有感》

时间: 2025-05-04 10:21:25

诗句

眼暗头童负圣时,齿牙欲脱更堪悲。

暮年渐解人间事,蒸食哀梨亦自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1:25

原文展示:

眼暗头童负圣时,齿牙欲脱更堪悲。
暮年渐解人间事,蒸食哀梨亦自奇。

白话文翻译:

眼睛模糊,年幼时曾仰慕圣贤,
如今牙齿快要掉了,心中更是悲伤。
年老时渐渐明白世间的事,
吃蒸梨时也感到无奈,这真是奇怪。

注释:

  • 眼暗:眼睛模糊,视力下降。
  • 头童:年轻时,指作者的童年。
  • 负圣时:背负着对圣贤的崇敬与追求的时光。
  • 齿牙欲脱:牙齿快要掉落,象征衰老。
  • 更堪悲:更加令人悲伤。
  • 暮年:晚年的时候。
  • 渐解人间事:逐渐明白世间的事情。
  • 蒸食哀梨:吃蒸梨时感到悲伤,梨在这里象征着生活的酸楚。
  • 亦自奇:也感到惊奇,感叹生活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擅长诗、文、词,尤其以诗著称。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心系国家,作品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忧虑。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身体衰弱,牙齿逐渐脱落之时,反映了他对衰老、病痛、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诗中提到的“蒸食哀梨”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感悟。

诗歌鉴赏:

《齿痛有感》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晚年身体的衰弱与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眼暗头童负圣时”即刻带出一种怀旧的情感,作者在暗淡的视力和年轻时的理想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时间对人的摧残和理想的落空。接下来的“齿牙欲脱更堪悲”则是对身体衰老的直接描写,牙齿的脱落成为了作者对衰老的象征性认知,这种身体上的苦楚引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悲伤。

第三句“暮年渐解人间事”则转向一种哲理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开始理解人世间的种种事情,似乎是对过往的总结与反思。然而,最后一句“蒸食哀梨亦自奇”将情感推向高潮,平淡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深刻的感慨,吃蒸梨时的无奈与悲伤,显示出作者对生活的无常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渗透出深厚的情感,既有对自身衰老的无奈,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个老年人的智慧与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眼暗:表达了视力模糊的状态,暗示衰老。
    • 头童负圣时:回忆年轻时的理想与追求。
    • 齿牙欲脱:直接描述衰老带来的身体变化。
    • 更堪悲:强调这种变化带来的悲伤。
    • 暮年渐解人间事:随着年龄增长,对生活的理解加深。
    • 蒸食哀梨:生活中简单的食物也能引发深刻的情感。
    • 亦自奇:对这种情感的感慨与惊讶。
  •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时的理想与晚年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 反复:通过重复“齿牙欲脱”强调身体的衰老。
  • 主题思想:这首诗探讨了衰老、无常与对人生的思考,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眼暗:象征着衰老与失去理想的痛苦。
  • 齿牙:代表身体的衰弱。
  • 蒸食哀梨:象征生活中的酸苦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眼暗”指的是什么?

    • A. 眼睛看得清
    • B. 眼睛模糊
    • C. 年轻时的视力
    • D. 对未来的期望
  2. “蒸食哀梨”中,梨的象征意义是?

    • A. 美好
    • B. 甜蜜
    • C. 酸苦与无奈
    • D. 丰收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年轻的理想
    • B. 生活的美好
    • C. 衰老与人生的无常
    • D. 对国家的忧虑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陆游的《齿痛有感》与杜甫的《登高》都反映了作者对衰老与人生的思考,但陆游更加强调个人的身体状况与内心感受,而杜甫则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探讨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词典与注释:古诗词理解与赏析》

相关查询

梦有饷予宝器一奁者曰僧某甲入寂奉以别也一 山中 其二 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 春暮 送程伯茂佥书武昌 题郭氏继一堂 三虎行 次韵胡兄 其一 次韵程弟 丁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父字头的字 齲字旁的字 鹭序鸳行 萍虀 降妖捉怪 郢中律 解纵 怒气冲霄 刻烛 龍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悬心吊胆 旡字旁的字 以血还血 突击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