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0:20
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
作者:方岳 〔宋代〕
淮山秋晓。
问西风几度,雁云蛩草。
铁色骢骄,金花袍窄,未觉塞垣寒早。
笳鼓声中晴色,一羽不飞边报。
君莫道,怎乾坤许大,英雄能少。
谈笑。
鸣镝处,生缚胡雏,烽火传音耗。
漠漠寒沙,荒荒残照,正恐不劳深讨。
但喜欢迎马首,犹是中原遗老。
关何事,待归来细话,一尊倾倒。
在淮山的秋晨,
我问西风有几度凉意,雁阵云彩与秋草交织。
铁色骏马骄傲,金色的袍子显得窄小,直到现在才意识到边塞的寒冷开始袭来。
在笳声和鼓声中,晴空万里,边塞的消息却无人传来。
不要说,天地多么广阔,英雄又怎会少呢?
谈笑之间,
箭矢飞舞的地方,生缚的胡雏,烽火传来消耗的消息。
荒凉的寒沙,夕阳的余晖,正怕白白无功而返。
但我只喜欢迎接马首,仍是中原的遗老。
这与我何干,待归来细细聊聊,一杯酒倾倒。
方岳,字子安,号澄江,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士人的情怀。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边疆战事频繁,诗人通过描写秋晨的景象,表达对战斗的思考与感慨,寄托了对英雄的赞美与对和平的渴望。
方岳的《喜迁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的秋日气氛和士人对战争与英雄的思考。开篇的“淮山秋晓”,引出了一幅清新而又略显萧瑟的画面,诗人通过“问西风几度,雁云蛩草”引导读者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冷淡。在描写骏马和袍子时,似乎隐含了对战士英勇形象的赞美,然而“未觉塞垣寒早”却又透露出一种对未来不安的预感。
诗中“笳鼓声中晴色”,传达了战斗的紧张感,而“一羽不飞边报”则表现了信息不畅、局势未明的焦虑。接下来的“君莫道,怎乾坤许大,英雄能少”,则是对英雄情怀的深刻思考,表明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英雄的精神始终不会缺失。
最后,诗中“待归来细话,一尊倾倒”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也象征着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描写自然和战争的同时,传达了对人性与历史的深刻关注,是对士人精神的一种礼赞。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边塞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英雄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和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沉重。
诗中“淮山秋晓”意指什么?
“鸣镝处,生缚胡雏”中“胡雏”指的是:
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什么情感?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看出边塞题材在古诗中的普遍性,以及士人对战争与和平的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