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3:44
皎月每教云掩,好花都为香消。
何须学共斗山高,反被浮名误了。
天气阴晴不定,世情反复堪嘲。
茫茫宦海足波涛,毕竟知音人少。
明亮的月亮总是让云彩遮掩,繁花似锦终究会失去香气。
何必去争高山的巅峰,反而被浮华的名声所误。
天气时晴时阴,世事更是变幻无常,令人嘲讽。
茫茫的官场就像波涛汹涌,最终知音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作者介绍:左锡璇,清代女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歌见长。她的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情世态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浮华与人情冷暖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和对知音难觅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西江月 感怀寄外子》通过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开篇以“皎月”和“云掩”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美好的事物总会被现实所遮掩,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接下来的“好花都为香消”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表明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终究会面临消逝的命运。
“何须学共斗山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争名逐利的反思。她认为,与其追求名声,反而可能会因此误入歧途。接下来的“天气阴晴不定,世情反复堪嘲”,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诗人用“阴晴”来形容人生的变幻,令人感到无奈和困惑。
最后两句“茫茫宦海足波涛,毕竟知音人少”将全诗推向高潮,描绘了官场的复杂和人际关系的疏离,传达了作者在官场中孤独无援的感受。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知音难觅的惆怅,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反思与对知音难觅的惆怅,表现出淡泊名利的情怀和对真情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用什么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
“何须学共斗山高”中,“斗山”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知音”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