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暑夕待月庭下夜深方归》

时间: 2025-05-01 01:32:51

诗句

昼蝇方少夜蚊多,摇脱霜纨奈热何。

独向中庭待明月,一身清露泻金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2:51

原文展示:

昼蝇方少夜蚊多,摇脱霜纨奈热何。 独向中庭待明月,一身清露泻金波。

白话文翻译:

白天苍蝇较少,夜晚蚊子却很多,挥动着薄如霜的纨扇,却依然难以抵挡炎热。 独自站在庭院中等待明月的出现,全身被清凉的露水浸透,月光如金波般倾泻而下。

注释:

  • 昼蝇:白天的苍蝇。
  • 夜蚊:夜晚的蚊子。
  • 霜纨:形容扇子薄如霜雪。
  • 奈热何:如何应对炎热。
  • 中庭:庭院中央。
  • 清露:清凉的露水。
  • 泻金波:形容月光如金色的波浪般倾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夏日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清凉与宁静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炎热的夏日夜晚,作者在庭院中等待月亮的升起,感受着夜晚的清凉与宁静,借此抒发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炎热夏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白天与夜晚的景象,展现了夏日夜晚的独特魅力。首句“昼蝇方少夜蚊多”巧妙地描绘了夏日昼夜的差异,白天苍蝇较少,而夜晚蚊子却很多,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现象,也隐喻了人们对不同时间的感受。第二句“摇脱霜纨奈热何”则表达了作者对炎热夏日的无奈,即使挥动着薄如霜的纨扇,也难以抵挡酷热。后两句“独向中庭待明月,一身清露泻金波”则转向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作者独自在庭院中等待明月的出现,全身被清凉的露水浸透,月光如金波般倾泻而下,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清凉与宁静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昼蝇与夜蚊的对比,展现了夏日昼夜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不同时间的感受。
  • 第二句通过“摇脱霜纨奈热何”表达了作者对炎热夏日的无奈,即使挥动着薄如霜的纨扇,也难以抵挡酷热。
  • 第三句“独向中庭待明月”转向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作者独自在庭院中等待明月的出现,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 第四句“一身清露泻金波”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清凉与宁静,全身被清凉的露水浸透,月光如金波般倾泻而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清凉与宁静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昼蝇与夜蚊的对比,展现了夏日昼夜的差异。
  • 拟人:将月光比喻为金波,赋予了月光动态的美感。
  • 意象:通过“清露”和“金波”等意象,营造出清新脱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清凉与宁静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炎热夏日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清露:象征着清凉与纯净,表达了作者对清凉与宁静的向往。
  • 金波:比喻月光,赋予了月光动态的美感,营造出清新脱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霜纨”是指什么? A. 扇子 B. 衣服 C. 食物 D. 乐器

  2. 诗中“一身清露泻金波”中的“金波”指的是什么? A. 露水 B. 月光 C. 波浪 D. 黄金

  3.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什么景象的欣赏? A. 白天的苍蝇 B. 夜晚的蚊子 C. 夜晚的明月 D. 白天的炎热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描绘赤壁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秋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同《暑夕待月庭下夜深方归》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文同的诗更侧重于对清凉与宁静的向往,而苏轼的赋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文同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考试当涂次池阳崎岖山行石多可爱因用袁席之 沁园春(敬次自真人韵) 题阊门外小寺壁 乌子秀自左司员外郎左迁上京幕官 送及禅人 偈八首 偈八首 偈八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瓜字旁的字 伤恫 采字旁的字 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玄字旁的字 泥水木作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轰堂大笑 主祏 断断续续 世路风波 包含巷的成语 东山再起 丨字旁的字 抛开头的成语 织楚成门 包含羞的成语 乛字旁的字 千钧一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