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1:20
饱喜饥嗔笑杀侬,凤皇未可笑狙公。尽逃暮四朝三外,犹在桐花竹实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感慨:饱食后喜悦,饥饿时愤懑,笑声中夹杂着对他人的调侃与讥讽。然而即便是像凤皇这样的高贵之鸟,也未必能嘲笑狙公这样的小动物。尽管逃离了黄昏与清晨的纷扰,诗人仍然身处于桐花与竹实之间,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有叹》作于南宋时期,正处于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情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自我情感的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杨万里的《有叹》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生动的古诗。诗中通过饱喜与饥嗔的对比,展现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的复杂情感。而凤皇与狙公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多样性。凤皇象征着高贵与美好,而狙公则代表着世俗中的小聪明与调皮,二者之间的对立反映了人性中的矛盾与复杂。
诗中提到的桐花与竹实,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宁静的寄托。尽管逃离了世俗的纷扰,诗人依然深深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和谐,这种对自然的向往与依恋,使得整首诗更显深邃。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杨万里成功地将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象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情世态的观察,强调了在复杂的生活中寻找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饱喜饥嗔”表达了什么情感?
“凤皇未可笑狙公”中凤皇和狙公分别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桐花和竹实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