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8:55
行军诗二首 其二
岑参
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
悔不学弯弓,向东射狂胡。
偶从谏官列,谬向丹墀趋。
未能匡吾君,虚作一丈夫。
抚剑伤世路,哀歌泣良图。
功业今已迟,览镜悲白须。
平生抱忠义,不敢私微躯。
早知道这个世界动乱不安,年轻时只是在无谓地读书。
悔恨自己不学会拉弓,去东边射杀敌人。
偶尔跟随谏官出入,错误地朝着朝堂走去。
未能拯救我的君主,只能空作一个男子汉。
抚摸着剑,感伤世间的道路,悲哀的歌声泪洒良策。
功业如今已为时已晚,照镜子时悲叹白发苍苍。
我一生心怀忠义,却不敢为自己谋取私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战争场景及边疆风光,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安史之乱期间,诗人身处动乱之世,回顾自己年轻时的懊悔,反映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岑参的《行军诗二首 其二》展现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深刻思考与自我反省。诗的开头即直言“早知逢世乱”,表达了对世局的不满与对自己年轻时选择的懊悔。这种懊悔不仅仅是个人的失误,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愧疚感。
“悔不学弯弓”一句,透出诗人对军事技能的渴望与对国家的责任感。他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出力,却因没有掌握必要的技能而感到无奈。接下来的“偶从谏官列,谬向丹墀趋”,则表现出对权力中心的向往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这里,诗人意识到自己未能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心中充满了遗憾。
后面的“抚剑伤世路,哀歌泣良图”则是情感的高潮,抚剑象征着对武力的思考与渴望,而“良图”则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哀叹。最后两句“功业今已迟,览镜悲白须”极为感人,显示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未竟事业的惋惜。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反思,折射出社会动荡与历史责任之间的深刻联系,表现出一种对忠义的坚持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懊悔与对国家的忠诚,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与对理想的追求。强调了在动乱时代,个人责任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为何对年轻时的选择感到懊悔?
A) 忘记了读书
B) 没有学习军事技能
C) 没有出仕
D) 没有结婚
“抚剑伤世路”中“抚剑”象征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战争的思考
C) 对爱情的向往
D) 对诗歌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丹墀”指代什么?
A) 战场
B) 朝廷
C) 家庭
D) 学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岑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均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命运的思索,但岑参更加强调内心的懊悔与责任感,而王之涣则更多展现了豪情壮志与壮阔的自然景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