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4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46:54
轮台即事
作者:岑参
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
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
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这首诗描绘了轮台地区的独特景象,那里是古代匈奴的故地。三月时节,草木萋萋的景象未见,千家万户的白榆树显得格外醒目。这里的书信文字和风俗习惯都与中原大地截然不同,胡人的语言与我们也相差甚远。望着北方的流沙,心中感到忧愁,因为那是通向西天大海的遥远一隅。
作者介绍: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容,号青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因其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而闻名。他的诗风豪放而又细腻,常常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岑参在西域的旅行时期,正值盛唐时期国家强盛,边疆地区的文化交流频繁。诗人通过描写轮台的自然和人文风貌,表达了对异域生活的感触和思考。
《轮台即事》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岑参在异国他乡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通过“轮台风物异”引入,展示了轮台地区的独特自然风貌,给人以新奇和异域的感觉。接着,诗人用“无青草”描绘了三月时节的荒凉,表现出对故乡春暖花开的向往。千家尽白榆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这个地方的宁静和单调。
“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这里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文化的隔阂,诗人身处异乡,却无法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共鸣,内心愁苦由此而生。最后一句“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更是将这种孤独与无奈推向高潮,流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西海则象征着未知的未来,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异域风光的欣赏,也有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是岑参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透过对异域风光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边塞诗的特点。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轮台风物异”中的“异”指什么?
诗人用什么景象来表现春天的荒凉?
“愁见流沙北”中,流沙象征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