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知命弟观音赞》

时间: 2025-04-29 18:05:44

诗句

普陀岩大圣,应身三十二。

慈悲视众生,八万四千眼。

救一切苦难,八万四千声。

依归观世音,是先得道者。

南无黄居士,具足神通力。

亦具智方便,何不自观音。

瞿唐风浪中,归命施无畏。

一人自归依,诸人皆解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05:44

原文展示

普陀岩大圣,应身三十二。
慈悲视众生,八万四千眼。
救一切苦难,八万四千声。
依归观世音,是先得道者。
南无黄居士,具足神通力。
亦具智方便,何不自观音。
瞿唐风浪中,归命施无畏。
一人自归依,诸人皆解脱。

白话文翻译

普陀山的伟大圣者,化身为三十二种形态。
他以慈悲的眼光看待众生,拥有八万四千双眼睛。
他以八万四千种声音拯救一切苦难。
归依观世音,是那些首先得道之人的选择。
南无黄居士,具备神通力量。
他也拥有智慧和方便,何不直接归依观音呢?
在瞿唐的风浪中,归依他能够得到无畏的庇护。
一个人自我归依,其他人也都能得到解脱。

注释

  • 普陀岩:普陀山的岩石,指的是观音菩萨的道场。
  • 大圣:指的是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的化身。
  • 三十二:指的是佛教所说的三十二种身相,象征着观音的多样化身。
  • 八万四千眼:指的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能够看到所有众生的苦难。
  • 八万四千声:指观音的声音能够救度众生,象征着其无量的救助能力。
  • 归依:信仰和依靠某种力量或神灵。
  • 南无:表示恭敬、归依的意思。
  • 黄居士:指的是作者黄庭坚自己,强调其修行和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北宋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属于“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

创作背景

《知命弟观音赞》创作于黄庭坚对佛教的信仰与内心的修行过程中,表达了他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拜和信仰,以及通过归依观音所获得的心灵解脱和安宁。

诗歌鉴赏

《知命弟观音赞》不仅是一首赞美观世音菩萨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观音的慈悲与力量,表达了作者对信仰的坚定和对苦难的深切同情。开头的“普陀岩大圣,应身三十二”,用简练的语言呈现了观音的伟大,三十二种身相暗示着她无处不在的慈悲。接下来的“八万四千眼”和“八万四千声”则强调了观音的救苦救难之能,犹如她能体察众生的悲苦,以各种方式加以救助。

诗中提到的“归依观世音”,不仅是对观音的信仰,更是对内心解脱的渴望。作为作者的自我反思,黄庭坚在诗中提到“南无黄居士”,表明了他自身的修行与对观音的依赖,这一自我引述的方式,增强了诗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整首诗通过对观世音菩萨的赞美,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主题:信仰能带来力量,归依能得解脱。诗末“一人自归依,诸人皆解脱”,则是对信仰影响力的深刻总结,呼应了佛教中“众生平等”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信仰的力量对他人的积极影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普陀岩大圣,应身三十二:普陀山的观音菩萨,能化身成三十二种形态,体现其多样性。
  2. 慈悲视众生,八万四千眼:观音以慈悲的眼光关注众生,象征其无所不见的关怀。
  3. 救一切苦难,八万四千声:她用无数声音救助众生,展示其救苦救难的伟大能力。
  4. 依归观世音,是先得道者:信仰观世音菩萨是修行者获得解脱的途径。
  5. 南无黄居士,具足神通力:作者自称黄居士,表明自己修行的成果和能力。
  6. 亦具智方便,何不自观音:黄庭坚提到,自己也具备智慧和方便,为何不直接依靠观音的力量。
  7. 瞿唐风浪中,归命施无畏:在艰难的环境中,归依观音能获得无畏的勇气。
  8. 一人自归依,诸人皆解脱:一个人信仰观音,其他众生也能因此获得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八万四千眼”,用数量夸张来表达观音的慈悲。
  • 对仗:如“应身三十二”与“八万四千声”,形成整齐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重复“八万四千”提升观音的伟大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信仰的力量和慈悲的普遍性。通过对观世音菩萨的赞美,作者表达了对信仰的坚定信念,以及通过信仰获得内心平静和解脱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普陀:象征着宁静与超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
  • 大圣:代表着智慧与慈悲的化身,象征着信仰的崇高。
  • :象征着观察与关怀,传递了慈悲的情感。
  • 声音:象征着救助与传达,代表着观音的天音能救众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知命弟观音赞》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黄庭坚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八万四千眼”象征什么?

    • A. 观音的智慧
    • B. 观音的慈悲
    • C. 观音的力量
    • D. 观音的外貌
  3. “归依观世音”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A. 对佛教的信仰
    • B. 自我救赎
    • C. 个人解脱
    • D. 众生解脱

答案

  1. B. 黄庭坚
  2. B. 观音的慈悲
  3. D. 众生解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音菩萨赞》:另一首赞美观音的诗作,表达了信仰的力量。
  • 《心经》:佛教经典,深入探讨了空性与慈悲的思想。

诗词对比

  • 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对比:李白的这首诗描绘了友人的离别与不舍,与黄庭坚的信仰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 与《夜泊牛渚怀古》对比: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佛教文化概论》
  • 《宋代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寿星明 为一庸老人题苍松秋涧图,即以为寿 寿星明 寿何诗孙丈八十 寿星明 寿星明 生日志感 折红英 芭蕉雨 芭蕉雨 雨中种芭蕉 芭蕉雨 次程书舟韵 芭蕉雨 吾之一粒葡萄石 芭蕉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兑的词语有哪些 蜂攒蚁聚 女字旁的字 灰头土脸 括挠 隹字旁的字 冥开头的成语 涂结尾的成语 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刀枪入库 沙裙 预后 赠玉 昂首天外 柳眉剔竖 毛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筹攒 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