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二》

时间: 2025-05-07 08:29:21

诗句

一半淮江半浙江,怒潮日夜自相撞。

扬州昨夜军书至,说道淮安未肯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9:21

原文展示: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二 汪元量 〔宋代〕

一半淮江半浙江,怒潮日夜自相撞。 扬州昨夜军书至,说道淮安未肯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淮江与浙江交汇处的壮阔景象,以及战事紧张的氛围。诗中提到,淮江与浙江各占一半,汹涌的潮水日夜相互撞击。昨夜从扬州传来的军书提到,淮安地区尚未投降。

注释:

  • 淮江:指淮河。
  • 浙江:指钱塘江。
  • 怒潮:形容潮水汹涌澎湃。
  • 军书:军事文书,指战报或军令。
  • 淮安: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末期诗人。他以诗名世,其诗多写景抒情,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国家动荡,战事频繁。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南宋末年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通过描绘淮江与浙江的壮阔景象,隐喻国家的动荡不安。同时,通过提及扬州的军书,暗示了战事的紧张和未解的局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淮江与浙江交汇处的壮阔景象,以及战事紧张的氛围。首句“一半淮江半浙江”,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大水系的交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次句“怒潮日夜自相撞”,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潮水以生命力,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汹涌澎湃。后两句通过提及扬州的军书,将自然景象与战事情景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又透露出时代的忧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半淮江半浙江”: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淮江与浙江两大水系的交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2. “怒潮日夜自相撞”: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潮水以生命力,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汹涌澎湃。
  3. “扬州昨夜军书至”:通过提及扬州的军书,将自然景象与战事情景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4. “说道淮安未肯降”:直接点明战事的紧张和未解的局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修辞手法:

  • 对比:首句通过对比淮江与浙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 拟人:次句通过拟人手法,赋予潮水以生命力,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汹涌澎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战事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代动荡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淮江与浙江:象征国家的两大水系,交汇处形成壮阔景象。
  • 怒潮:象征国家的动荡不安,日夜相互撞击,隐喻战事的紧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淮江”和“浙江”分别指什么? A. 淮河和钱塘江 B. 长江和黄河 C. 珠江和松花江 答案:A

  2. 诗中“怒潮日夜自相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军书”是指什么? A. 军事文书 B. 普通书信 C. 历史文献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描绘赤壁的壮阔景象,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战乱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二》: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代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汪元量诗歌的时代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蓬莱(癸丑寿吕马帅) 满江红·才过新正 和傅山父小园十咏 青玉案 癸未道间 和傅山父喜雨韵二首 沁园春·紫金山前 题剑门寺贺费伯矩韵 道间见梅 宁国道间即事 又和答云岩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陆机莼 鼎折覆餸 言字旁的字 胜败乃兵家常事 唇开头的成语 杖履 覆盂之固 倾家破产 足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天老地荒 压肩叠背 珷玞 鸿都买第 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克的词语有哪些 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