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焦山》

时间: 2025-04-27 11:40:28

诗句

焦山寺里白云堆,百尺危楼百尺台。

持咒圣僧漂海去,寻访閒客渡江来。

雷轰古树蜈公出,日转虚檐燕子回。

案上楞严都好在,昆明又见有新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40:28

原文展示: 焦山寺里白云堆,百尺危楼百尺台。持咒圣僧漂海去,寻访閒客渡江来。雷轰古树蜈公出,日转虚檐燕子回。案上楞严都好在,昆明又见有新灰。

白话文翻译: 焦山寺内白云堆积,百尺高的危楼和百尺高的台。持咒的圣僧漂洋过海而去,寻找闲客渡江而来。雷声轰鸣,古树中蜈蚣出现,太阳转动,虚檐上燕子归来。案上的《楞严经》都还好,昆明又见有新的灰烬。

注释:

  • 焦山寺:位于江苏镇江焦山上的寺庙。
  • 白云堆:形容白云聚集。
  • 危楼:高耸的楼阁。
  • 持咒圣僧:指修行高深的僧人。
  • 閒客:闲散的客人。
  • 蜈公:蜈蚣的别称。
  • 楞严:指《楞严经》,佛教经典之一。
  • 昆明:指昆明池,位于长安(今西安),此处可能指战火后的废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焦山寺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焦山寺为中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带有忧郁色彩的画面。首联通过“白云堆”和“百尺危楼”描绘了寺庙的幽静和高耸,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颔联和颈联通过“持咒圣僧”和“寻访閒客”以及“雷轰古树”和“日转虚檐”的对比,展现了寺庙内外的动静结合,既有宗教的庄严,也有自然的生机。尾联则通过《楞严经》的存在和“昆明又见有新灰”的对比,暗示了战乱对文化的破坏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白云堆”和“百尺危楼”描绘了焦山寺的幽静和高耸。
  • 颔联:通过“持咒圣僧”和“寻访閒客”展现了寺庙内外的动静结合。
  • 颈联:通过“雷轰古树”和“日转虚檐”描绘了自然的生机。
  • 尾联:通过《楞严经》的存在和“昆明又见有新灰”的对比,暗示了战乱对文化的破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堆”比喻白云聚集的景象。
  • 对仗:如“百尺危楼百尺台”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焦山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体现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文化的珍视。

意象分析:

  • 白云堆:象征着宁静和超脱。
  • 百尺危楼:象征着高耸和庄严。
  • 持咒圣僧:象征着宗教的庄严和修行的高深。
  • 雷轰古树: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力量。
  • 楞严经:象征着佛教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持咒圣僧”指的是什么? A. 修行高深的僧人 B. 普通的僧人 C. 寺庙的住持 答案:A

  2. 诗中“昆明又见有新灰”暗示了什么? A. 战乱对文化的破坏 B. 自然灾害 C. 建筑的翻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湖竹枝词四首 其四 西湖嬉春词六首 其三 西湖三首 西湖游效曹子建体 西湖杂咏二首 西湖竹枝词 其三 西湖竹枝词六首 其六 西湖十景竹枝词 其六 石屋晴云 西湖待雪三首 其三 西湖曲院风荷醉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宿水餐风 伏地圣人 脑浆 探擿 耳刀旁的字 长开头的成语 哼哼唧唧 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米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怯防勇战 百般无赖 彑字旁的字 凫胫鹤膝 皮字旁的字 秣马脂车 熙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