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56
濯锦江边木有桤,小园封植伫华滋。
地偏或免桓魋伐,岁晚聊同庾信移。
在锦江边上栽种着桤木,小园中封闭的地方花木滋长。
这片土地偏僻,也许能免受桓魋的砍伐,到了年末时节,也算是能和庾信一样移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以其政治改革和文学成就闻名。王安石提倡“新法”,倡导节约和富国强兵,并在诗词创作上具有深厚的功力,诗风清新自然。
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政治动荡的无奈。诗中桤木的生长与政治环境的压迫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偿薛肇明秀才桤木》是一首展示王安石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对世事的深思的诗作。诗的开头以“濯锦江边木有桤”引入,描绘出在锦江边上生长的桤木,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而“小园封植伫华滋”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小园中花木的丰盛,体现出生命的蓬勃与坚韧。
接下来的两句“地偏或免桓魋伐,岁晚聊同庾信移”,则以“桓魋”指代政治的压迫,展现出一个隐喻:在这样的环境中,虽然小园偏僻,但也许能够幸免于政治风波的侵扰。诗人的感伤和无奈穿插其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眷恋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整体而言,诗作在意象上结合了自然与社会,情感上则渗透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王安石的诗风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深刻的哲理,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无常的感伤。通过对桤木和小园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政治压迫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桤木”主要生长在哪里?
A. 山顶
B. 河边
C. 沙漠
“岁晚聊同庾信移”中的“庾信”是哪个朝代的著名诗人?
A. 唐
B. 宋
C. 南朝
诗中“地偏或免桓魋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政治的支持
B. 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C. 对事业的追求
答案:
王安石与王维的作品都有自然意象,但王维的诗歌更多地渗透了佛教哲理,而王安石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情冷暖。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安石的《偿薛肇明秀才桤木》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意境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