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9:1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12:38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蜀地的花已经凋谢,越地的桃花如今已经绽放。
花的颜色仿佛是倚靠着琼树的白,香气似乎从玉京传来。
不妨在这里欣赏同心的地方,何必忧虑别离的树叶催促。
倘若佳人想要吟咏,那何必等到寒梅开花呢?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因其个性耿直而屡遭贬谪。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期间,正值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栀子花的美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栀子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以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和瞬息万变。接着,诗人通过“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描绘出栀子花的色香之美,着重表现了花香对人心的感动与吸引。第三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则引导读者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强调了共赏之美的重要性,排除了因别离而产生的忧虑。最后一句“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则是对佳人和美好生活的呼唤,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倡珍惜眼前的美好,而不是等待遥远的寒梅。这首诗不仅富有自然美,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核心在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友谊的赞美,同时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把握当下的幸福。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蜀国”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四川
B. 浙江
C. 广东
答案: A
诗中“佳人如拟咏”中提到的“佳人”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花
B. 友人
C. 美丽的女人
答案: C
此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时光的感慨
B. 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C. 对自然变化的理解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