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9:04
插田歌
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田中歌,嘤伫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初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罢,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在连州城下,俯视着乡村。偶尔登上郡楼,随便有了些感触,就写下这首歌,以供有缘人来采诗。
山冈上的花草齐整,燕子在东西飞舞。田埂望去像是一条条细线,白色的河水波光粼粼。
农妇穿着白纱裙,农夫披着绿色的蓑衣。大家在田中齐唱着歌,声音如同竹枝的嘤嘤声。
只是听到隐隐的怨响,分辨不出那乡音俚语。时不时传来一阵大笑,必定是在相互取笑。
水田里的苗子莹莹而立,炊烟袅袅升起在村落。黄犬来回奔跑,红鸡在鸣叫啄食。
路旁是哪家的年轻人?乌帽长袖的衣服。他自言是个计吏,年初离开了帝乡。
田夫和计吏说,你家我一定熟悉。一来长安之后,彼此的眼神再也不相识。
计吏笑着说,长安的地方真是大啊。省门高峻,我进来却没有个数目。
昨来补充卫士,唯用竹筒和布。你看这二三年,我就要做官人走了。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描写田园生活的作品。他的诗词常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插田歌》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农夫和农妇生活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宁静与和谐。
《插田歌》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场景刻画,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田园氛围。诗中描绘的农妇与农夫的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劳动者形象,也传达了对农村生活的深切理解与热爱。
全诗结构松散而不失和谐,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诗人在描述田间的自然景象时,使用了“燕子东西飞”、“白水光参差”等形象的比喻,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田园的美丽,更使人对农民的艰辛与快乐产生共鸣。
在诗的最后,诗人引入计吏与田夫的对话,进一步反映了官民关系的复杂与微妙。计吏的自嘲与田夫的调侃,既展示了社会的现实,也隐含了诗人对仕途的思考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插田歌》通过描绘田园的自然景色与农民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土的热爱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诗中蕴含着对劳动者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仕途无奈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插田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计吏”是指什么?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