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5:55
感寓
作者: 杜荀鹤 〔唐代〕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大海的波涛虽然浅薄,但小人的心思却深不可测。大海终究会在枯竭时见到底部,而人死后却无法知道心底的真实想法。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在古代,海洋常常被用来象征深广的思想和内心,而“小人”则常用于比喻那些心术不正、品德低劣的人。
杜荀鹤,字少游,唐代诗人,仕途坎坷,生平多遭贬谪。杜荀鹤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写咏物诗和哲理诗。
《感寓》写于杜荀鹤晚年,随着个人经历的积累和社会的观察,诗人对人性深刻的思考使他创作出这首富有哲理的诗。
《感寓》是一首简洁却意蕴深远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大海和小人的心思,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浅薄。开篇的“大海波涛浅”让人联想到宽广的海洋,而接下来的“小人方寸深”则让读者感受到小人的内心世界的狭隘与复杂。这种对比不仅仅是空间的对立,更是内心深度的剖析。
此外,诗中的“海枯终见底”与“人死不知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海洋的枯竭是自然现象,而人的死亡却是对个人内心的无知。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人性深度的探讨,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死面前的无奈与困惑。
整首诗读来,似乎在淡淡的悲伤中又透出一丝清醒,提醒人们要正视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被表面的事物所迷惑。杜荀鹤以简单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使这首诗具有了普遍的共鸣与思考的价值。
整首诗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深邃,提醒人们反思自我,关注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思想。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探讨了人性与生死的哲学思考。
诗中“大海波涛浅”主要强调了什么?
“人死不知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小人”指代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