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5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55:52
舟行瞿唐口,两耳风鸣号。渺然长江水,千里投一瓢。
峡门石为户,郁怒水力骄。扁舟落中流,浩如一叶飘。
呼吸信奔浪,不复由长篙。捩柁破濆旋,畏与乱石遭。
两山蹙相值,望之不容舠。渐近乃可入,白盐最雄高。
草木皆倒生,哀叫悲玄猱。白云缭长袖,零落如飞毛。
缅怀洚水年,惨蹙病有尧。禹益决岷水,屡与山鬼鏖。
摧冈转大石,破地疏洪涛。巉巉当道山,斩截肩尾销。
峭壁下无趾,连峰断修腰。破处不生草,上不挂鸟巢。
水怪不尽戮,下有龙与鳌。辽哉千万年,禹死遗迹牢。
岂必见河洛,开峡斯已劳。
在瞿唐口的水面上行舟,耳边只听得风声呼啸。
渺小的长江水,像是千里之外的一瓢。
峡口的石壁犹如大门,怒涛翻滚的水流显得骄傲。
小舟在河流中漂浮,浩浩荡荡如同一片落叶。
呼吸之间被浪潮冲击,不再用长篙划水。
船桨在漩涡中挣扎,害怕与乱石相撞。
两座山峦紧紧相逼,望去似乎无法划船。
渐渐靠近才可进入,白盐的山峰最为雄伟。
草木都向着水流生长,悲鸣声响彻山林。
白云缭绕如长袖,零散飘落宛如飞毛。
怀念那缥缈的水年,苦恼中感叹古尧之治。
大禹曾经治水,屡次与山鬼斗争。
摧毁山冈、转动巨石,疏通洪水的流淌。
巉峭的山峰挡住去路,斩断肩头与尾部的岩石。
峭壁下没有草木生长,连绵的山峰断裂如腰。
破处不生草,上面也没有鸟巢。
水中怪物未曾消失,龙与鳌在水下游弋。
辽阔呀,千千万年,大禹死去留下的痕迹依然牢固。
难道一定要看到河洛,开峡的事已然劳苦。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翁,苏轼的弟弟,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诗文才华出众,倡导清新、自然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入峡》创作于苏辙游历长江峡谷时,诗中描绘了水流湍急、峡谷险峻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入峡》是一首描绘长江险峻峡谷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在舟行其中时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篇便以“舟行瞿唐口”引入,迅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接着,作者形象地描绘了峡谷中激烈的水流与险峻的山势,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震撼。
全诗以“舟”和“水”为线索,展现了舟行峡谷的艰难。诗中多次出现“水”的意象,表现了水流的奔腾激荡,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同时,诗中的“白盐最雄高”一语,传达了对自然壮丽景观的赞美。
在情感上,诗人不仅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威严,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类在自然面前渺小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禹”与“山鬼”,不仅是历史的追溯,也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缅怀,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壮丽的赞美与对人类渺小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历史的沉重感。
诗中提到的“瞿唐口”是指什么地方?
“白盐最雄高”中的“白盐”指的是什么?
诗中“水怪不尽戮”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