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兴教赠钊上人》

时间: 2025-05-06 02:14:14

诗句

四十年间此院留,临河看尽往还舟。

同来并是三年客,听说行藏各自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4:14

过兴教赠钊上人

原文展示:

四十年间此院留,
临河看尽往还舟。
同来并是三年客,
听说行藏各自羞。


白话文翻译:

在这院子里待了四十年,
坐在河边看尽来来往往的船只。
我们一起来的都是三年的客人,
听说大家的行踪各有羞愧之处。


注释:

  • 四十年间:指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了四十年,表现出时间的漫长。
  • 此院:指的是作者所居住或修行的地方。
  • 临河:靠近河边,表示环境的优美和宁静。
  • 往还舟:来来往往的船只,象征着人生的流动和变迁。
  • 同来并是三年客:指的是与钊上人一起在此修行、生活的时间,暗示他们都是短暂的旅客。
  • 行藏:指个人的行踪和隐匿,寓意对个人生活选择的反思。
  • 各自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与羞愧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苏辙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兼具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过兴教赠钊上人》作于苏辙在某一院落静修期间,因结识钊上人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共同经历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旅途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四十年的时光在一个院落中流逝,作者不仅在时间上勾勒出长久的生活轨迹,同时在空间上描绘出临河的宁静景象。诗中提及的“往还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来去匆匆,正如人们的生活经历。与钊上人同为三年的客人,表达了一种对彼此共同经历的认同与珍惜。

在这个短短的四句中,苏辙将个人的历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融为一体。最后一句中的“各自羞”更是点出了每个人对自己选择和生活状态的自省与反思,留下了一个开放的思考空间。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着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提及在院中待了四十年,显现出对时光的感慨与对环境的依恋。
    • 第二句描绘了自然景象,河流与船只的流动暗示着人生的变化。
    • 第三句与钊上人的提及让人感到亲切,强化了彼此间的情谊。
    • 第四句则引导思考,暗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扰和不安。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时间的长短与人生的短暂)和象征(船只象征人生旅程)。
    • 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达到深刻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时间、友情与人生的无常,反映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索。


意象分析:

  • “院”:代表了一个安静而独立的空间,象征着心灵的栖息地。
  • “河”: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动,体现出事物的变迁。
  • “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来去无定。
  • “客”:表示人生如旅,短暂而珍贵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同来并是三年客”中,“三年”指的是什么意思?

    • A. 他们在院中生活的时间
    • B. 他们的年龄
    • C. 他们的旅行次数
    • D. 他们的友谊年限
  2. 填空题:诗中“临河看尽往还舟”表达了对____的感慨。

  3. 判断题:诗中“各自羞”表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感到自豪。

答案:

  1. A
  2. 时间,人生流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苏辙的《过兴教赠钊上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皆描绘了自然景象中的人心与人生的哲理,但苏辙更侧重于对友谊的反思,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苏辙年谱》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一剪梅 哀痛辞 归梦 哭墓 送令狐秀才赴举 酬致政杨祭酒见寄 奉酬忠武李相公见寄 和严揆省中宿斋遇令狐员外当直之作 再赴襄阳,辱宣武相公贻诗,今用奉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乡往之 说开头的成语 两点水的字 出入人罪 刀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言字旁的字 蜀鸡 修真养性 包含什的词语有哪些 徇陈 采字旁的字 乌踆兔走 九金 神牵鬼制 一劳永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