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偈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7 06:29:45

诗句

诸人知处,山僧尽知。

山僧知处,诸人不知。

头上是天,脚下是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9:45

原文展示

诸人知处,山僧尽知。山僧知处,诸人不知。头上是天,脚下是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们所知道的地方,山僧我都知道;而我所知道的地方,别人却不知道。我的头顶是天空,脚下是大地。

注释

  • 诸人:指众人、大家。
  • 山僧:指住在山中的僧人,表达一种超然的身份。
  • 知处:知道的地方或事物。
  • 头上是天,脚下是地:形象化地描述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环境,强调了自然的广阔与自身的渺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岩,宋代禅宗僧人,以禅诗著称。他的诗词大多体现了禅宗的思想,关注内心的觉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安静的山寺中创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意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使人们对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有了深刻的反思。

诗歌鉴赏

《偈五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透过简单的语言,揭示了深邃的哲理。诗的开头“诸人知处,山僧尽知”,表明了诗人作为山僧的独特视角,他对世事的洞察力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这不仅是对自身身份的肯定,也反映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智慧。

接下来的“山僧知处,诸人不知”,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们的认知局限。许多人忙于追求物质和名利,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真理,而山僧的觉悟让他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禅的深邃,也引发了对自我觉察与内省的思考。

“头上是天,脚下是地”则是对自然的真实描绘,它不仅描述了物理的空间,也象征着人类的存在状态。天与地的对立与结合,映射出生命的宏伟与渺小,提醒我们在浩瀚宇宙中保持谦卑。

整首诗既简练又含义深远,展现了禅宗哲学的精髓,鼓励人们去追寻更深的自我觉悟与生命的本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诸人知处,山僧尽知:众人所知的地方,山僧我都了解,强调了山僧的智慧与洞察。
  • 山僧知处,诸人不知:山僧所知的境界,众人却不明白,突出了世俗与超凡之间的差异。
  • 头上是天,脚下是地:描述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象征着生命的宏伟与渺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诸人”与“山僧”的对比,突显了认知的不同。
  • 象征:天与地象征着广阔与基础,承载了生命的意义。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自我觉悟与自然的和谐,提醒人们超越表象,去理解更深层次的真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无限与高远,代表理想与追求。
  • :象征基础与现实,代表生命的实际状态。
  • 山僧:代表超脱与智慧,体现禅宗的哲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诸人知处,山僧尽知”中的“诸人”指的是?

    • A. 诗人
    • B. 大众
    • C. 山僧
    • D. 自然
  2. 诗中提到的“头上是天,脚下是地”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身体的存在
    • B. 思维的局限
    • C. 自然的伟大
    • D. 人生的意义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物质的追求
    • B. 自我觉悟与自然和谐
    • C. 生活的琐碎
    • D. 诗人的个人经历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题西林壁》: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悟的关系,通过山水表达了哲理。
  • 《山居秋暝》: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学的结合,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拾遗》
  • 《禅宗诗歌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芗林五十咏·放鱼矶 雨后至溪上三首 其三 领客南园和余处恭尚书清凉寺劝农二首 戏赠子仁侄 过临平二首 晚过黄洲铺二绝 其二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 其二 净远亭午望二首 刘世臣先生挽诗 题清江胡民瞻忍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密栉 云岑 耒字旁的字 阴台 好离好散 包含瞎的词语有哪些 进开头的成语 谷字旁的字 萦萦 片字旁的字 纳民轨物 骈四俪六 暴富乞儿 折迭 草字头的字 厚施薄望 赤字旁的字 包含肃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