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3:42
纵有狡童常醉痴,欢馀焉忍碎金卮。
一如瓦缶彼亲作,矧以冲冠毁弃之。
即使有狡猾的孩子总是醉酒痴迷,怎能忍心把残余的欢愉与金杯一同打碎呢?
就像是瓦罐里亲手制作的东西,又何必轻易地冲冠而去、抛弃掉呢?
伯昏子,现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运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现代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个体情感的探讨。
此诗写于社会变革时期,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疏离。诗人试图通过对比奢华与朴素,表达对当下生活方式的思考与批判。
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狡童”和“金卮”对比,表达了年轻人对快乐的追求与珍视,同时也隐含对无知与浮躁的批评。诗中提到的“欢馀”,让人联想到在享乐中失去的东西,暗示着物质的追求往往伴随着精神的空虚。
后两句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瓦缶”意象,强调了对简单、真实生活的珍惜。诗人在此提醒读者,不应该轻易抛弃那些亲手制作、充满感情的东西,哪怕它们看似平凡。诗歌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反思,提倡珍惜眼前的美好与真实,反对盲目追逐奢华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下轻浮生活态度的反思与批判,倡导珍惜那些看似平凡但实则珍贵的事物,警示人们不要因追求物质而遗忘内心真正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金卮”象征什么?
对比“金卮”的意象,诗中用什么来代表朴素?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1. B 2. B 3. B
与李白的《将进酒》比较,二者都涉及对饮酒生活的探讨,但伯昏子的作品更强调对日常生活的珍视与反思,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现对豪放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