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9:02
漫兴和樊山同秦伯未作
作者: 曹家达 〔清代〕
饥来驱我未能闲,
为避尘嚣转闭关。
宫府谁完蔺氏璧,
图书珍似郑家环。
晓寒和月还侵枕,
秋梦如云懒著山。
莽莽中原看不得,
怕留姓氏在人间。
饥饿来袭让我无法闲适,
为了避开尘世的喧嚣我选择隐居。
宫廷中谁能完成蔺氏的璧呢?
而珍贵书籍就如郑家环一般。
晨曦寒冷与月光渐渐侵入我的枕边,
秋天的梦如云一般懒惰地停留在山间。
辽阔的中原我无法再去眺望,
唯恐自己的姓名留在人世间。
作者介绍:曹家达,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表现隐逸情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隐居时,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本诗以饥饿和隐居为切入点,折射出诗人对尘世的逃避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头两句“饥来驱我未能闲,为避尘嚣转闭关”直接表明了诗人身处的困境与选择,表面上是对食物的渴望,实则是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接下来提到的蔺氏璧和郑家环,既显示了对珍贵物品的向往,又隐含着对文化与智慧的追求。后四句则用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沉思,晨寒与月光的交融,梦境的懒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命的无常。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透露出对姓名留存的恐惧,似乎是不愿意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世中留下任何痕迹,体现出强烈的隐逸情怀和对个人价值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晓寒和月”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孤独、思考与对珍贵事物的追求,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蔺氏璧”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文化与智慧
C. 忍耐
D. 隐逸
诗中诗人选择隐居是为了避开什么?
A. 自然
B. 学问
C. 尘嚣
D. 朋友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
A. 财富
B. 名声
C. 未来
D. 亲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逸的情感,但更加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的《春望》则反映了对国家动荡的思考,二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