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书怀》

时间: 2025-04-27 15:34:45

诗句

宦途从不问,身事觉无差。

华发初生女,沧洲未有家。

却闲思洞穴,终老旷桑麻。

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4:45

原文展示:

书怀
作者: 李频 〔唐代〕
宦途从不问,身事觉无差。
华发初生女,沧洲未有家。
却闲思洞穴,终老旷桑麻。
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

白话文翻译:

在官场的路上,我从来不去追问,身世的事情已经觉得没有区别。
白发刚刚出现在女儿的身上,沧洲却没有我的家。
我只是悠闲地想着隐居的洞穴,准备在那儿度过晚年,生活在宽广的桑麻田野中。
我离开去拜访隐居的禅侣,约定一起谈论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注释:

  • 宦途:指官场之路。
  • 身事:身世和自己的经历。
  • 华发:白发,表明年纪已高。
  • 沧洲:沧海与洲,指代远离家乡的地方。
  • 洞穴:隐居之处。
  • 桑麻:指桑树和麻,代表农田生活。
  • 栖禅侣:指隐居的朋友或同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频,唐代诗人,因其在宫廷中任职而有丰富的政治与社会经历。他的作品多描绘人生感悟,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李频的诗作常常反映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书怀》创作于李频身处官场之时,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在唐代,随着社会的动荡与名利场的纷扰,许多诗人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归属。

诗歌鉴赏:

《书怀》是一首深具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个人的身世与官场生活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选择。开篇“宦途从不问,身事觉无差”道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强调了身世的相对无关紧要。这种态度在唐代的士人中并不多见,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

接下来的“华发初生女,沧洲未有家”则将时间的流逝与归属感的缺失结合,表现出岁月的无情与漂泊的孤独。诗人虽身处繁华,却感受到内心的空虚与对家的渴望。诗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却闲思洞穴,终老旷桑麻”显露无遗,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渴求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结尾的“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更是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共同思考。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李频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宦途从不问,身事觉无差: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漠然,身世的成败并不重要。
  2. 华发初生女,沧洲未有家:白发的出现象征着诗人的年纪,沧洲的漂泊暗指无家可归的孤独。
  3. 却闲思洞穴,终老旷桑麻: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渴望在自然中度过余生。
  4. 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与隐士朋友的交流,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宦途”与“身事”,形成对称、平衡的结构。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作“洞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思考与选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宦途:象征复杂的官场生活。
  • 华发:代表年华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洞穴:隐逸与宁静的象征。
  • 桑麻:田园生活的象征,代表简单与朴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频在诗中对官场的态度是什么? A. 渴望进取
    B. 漠然置之
    C. 积极参与
    D. 无所谓

  2. 诗中提到的“华发”象征着什么? A. 成功
    B. 年龄的增长
    C. 财富
    D. 学识

  3. “洞穴”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归属感
    C. 隐逸生活
    D. 官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李频《书怀》与王维《终南山》:两者均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频更强调对官场的厌倦,而王维则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频及其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望江南 燕来迟 捣练子 春怨 忆秦娥·春感次素庵韵 永遇乐·舟中感旧 菩萨蛮·春闺 菩萨蛮·秋闺 青玉案·吊古 踏莎行·初春 念奴娇·西湖雨感次素庵韵 沉醉东风·挂绝壁松枯倒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提手旁的字 登山踄岭 龝字旁的字 包含诛的词语有哪些 辵字旁的字 市买司 见字旁的字 星榆 卜结尾的成语 无妄之忧 殉义忘身 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简断编残 假辞 枉费时日 龙行虎步 兀良 户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